强化护理管理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

2019-09-20 02:49张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感染护理管理控制

张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接收的490例患者作为案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5人次,分别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和常规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 在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1.8%和71.4%。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实验组感染率为4.5%,对照组感染率为7.8%。实验组的感染几率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全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方式,整体效果明显,能控制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可行性高,值得实施应用。

[关键词] 护理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0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trengthening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e control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9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The 245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2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anagement.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fter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anagement fo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analyz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1.8% and 71.4% respectively. After comparison,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5%,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engthening nursing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dwelling in the hospital has obvious overall effect, which can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t has high feasibility and is worthy of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fection; Control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全球性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根据当前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和预防中心的管理要求等,需要做好感染情况分析,确定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当前我国对护理干预采用的是重症监护管理方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血管内导管的管理。护理管理很重要,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当前管控阶段,需要严格按照护理模式要求进行。为了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接收的490例患者作为案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5人次,分别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和常规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的490例患者作为案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5人次,分别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和常规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案例数一致(n=245),对基本资料分析后可知,对照组中男女比例是5:4;该组年龄区间在20~50岁,平均年龄区间(36.5±0.5)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是5:4;最大患者年龄51岁,最小患者年龄25岁,平均年龄区间(36.6±0.5)岁。男女比例和年龄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方式,按照现有的流程要求进行管理,尽量满足患者自身需求。实验组采用的是强化护理管理的方式,如下。

①实施专题指导。在当前中心静脉置管管理的阶段强化护理管理方式的创新,专题讲座方式的落实很重要,可以积极开展专题模式指导,由于危险因素比较多,需要确定合适的处理措施,在導管对应的感染调查阶段,生成合适的预防措施[1]。

②完善专项护理质量。在持续改进的专项护理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和审核,内容包括:相关感染专题讲座和措施落实等。导管对应的感染护理计划符合需求,在对应的感染护理计划落实阶段,经过强化护理管理后,对具体资料进行分析。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的发生案例逐渐提升,基于发生感染的例数和具体概况等,做好记录工作,确保合理性[2]。

③实施细节管理。导管连接部位受污染是导致出现静脉置管感染的重要原因,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注药等可能引起污染现象。导管内或者附近形成的血栓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形成带菌血栓,可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形成菌源,不断向血液中释放细菌,甚至产生持续的菌血症。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后,注药和血压控制很重要,需要确保细化管理。

④规范置管后的护理管理。微泵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清洁处理,肝素帽原则是每日进行更换,如果存在污染或者异常等需要尽快调整。此外输液和推注药物应用的阶段,一般情况下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静脉高营养输液结束后进行冲洗处理[3]。

⑤观察异常反应。在整个過程中需要对异常反应现象进行观察,在早期穿刺部位隔天换药,如果存在污染现象尽快更换。局部需要采用消毒棉球进行处理,不能使用棉签,如果存在不明原因的发热现象,需要进行拔管处理,做好血液以及导管头的细菌培养工作,确保合理性。

1.3  效果分析

该次研究中结合具体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项。显效:局部不存在异常反应,细菌培养正常。有效:整体效果明显,伴有轻微的肿痛现象。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其他异常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总有效率分析

在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数据结果对比有突出的差异,因此说明实验组的优势明显,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析

两组患者均治疗结束后,对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以数据参数作为衡量标准,结果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生几率分别是2.1%和8.1%,对比后,实验组的效果更为明显,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感染几率分析

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11人次,感染率为4.5%,对照组感染病例19人次,感染率为7.8%。实验组的感染几率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的有效应用是具体管理的关键所在,在支持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尤其是用药检查、输液以及输血检查等,提前安排。手术时间也需要保持可靠的血管通路,在监测过程中关注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术后要求对病症进行检测,实施后续治疗,确保合理性[4]。

部分高浓度的营养剂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点比较多,但是该技术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长时间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出现血液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多次置管的应用,可能增加污染概率。如何规范医护人员的置管操作很重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强化消毒和清洁处理,引导患者以及家属等提升预防意识。集束化管理策略是当前行之有效的一种护理方式,合理化应用后可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发生几率,在集束化管理策略落实中,更为重要的是强调置管方式的更新,后续应用结段,需要对导管头端进行定位,而后合理给药。在整个护理管理阶段,措施的落实后,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在强化护理管理中会诊小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需要分工明确,确保持续监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有目地的进行细菌学的监测和管理,资料汇总和反馈监控等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需要组织进行实施。管理人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影响因素掌握,整个阶段注意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处理,此外护理规范、标本采集以及知识讲座等落实也很重要,可以强化护理管控,最大程度提升技术水平[5-6]。

通过落实持续化的质量管理后,在督查和审查阶段,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以现有标准作为基础,对导管相关感染的个体自觉行为进行控制,此外导管相关感染率的控制也是重点,要求合理落实,确保相关感染发生几率得到控制[7-8]。

在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1.8%和71.4%。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生几率分别是2.1%和8.1%。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11人次,感染率为4.5%,对照组感染病例19人次,感染率为7.8%。说明在静脉置管感染过程中采用强化护理管理的方式,整体效果明显,符合基本要求[9-10]。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很重要,在临床研究中直接应用到中心静脉置管处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可行性强。

[参考文献]

[1]  张同同.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180,185.

[2]  邵明珠.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68-169.

[3]  魏荣华,张生梅,郭启贤,等.护理管理质量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942-2944.

[4]  杜娟.护理管理在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178,180.

[5]  林秀梅.护理管理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4下旬刊):136-137.

[6]  石小燕,谭丽萍,杨文红,等.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418-1420.

[7]  冯月珍,张玉松,赵敏艳,等.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81-1182,1191.

[8]  刘月英,陈艳梅,温红梅.护理管理改进应用于降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6):2556-2557.

[9]  龚翠平,胡潺潺,张蓉.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6,19(8):1257-1259.

[10]  李玲,李海霞.持续质量改进对普外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3(9):876-878.

(收稿日期:2019-03-25)

猜你喜欢
感染护理管理控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