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大学生康复认知教育效果分析

2019-09-24 06:28李淑珍曾维喆李文杰刘斌张媛媛丁松平李晓玲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认知度康复训练

李淑珍,曾维喆,李文杰,刘斌,张媛媛,丁松平,李晓玲

(湘南学院 康复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0 引言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并重,共同组成全面医学[1]。康复医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运而生的学科,现代康复医学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引进,引进后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迅速[2]。康复医学是为了促进病、伤、残者康复而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的一门学科[3]。目前,我国残疾人已达到8500 万人,其中5000 多万人有康复需求[4]。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65亿,需要康复服务的人数约7000 万人[5]。康复需求的慢性病患者已达2.7 亿人,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6]。然而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康复服务覆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储备力量,是家庭中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承载者[7],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将作为服务大众的高素质人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康复医学的认知将影响到其康复观念及其家人日后需要康复训练时的选择,进而影响其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学生的康复观念也关系到康复医学在社会的推广及康复未来的发展。非医学大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前期调查发现非医学大学生对康复医学认识较为缺乏,不了解人数将近一半,因此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湘南学院2016 级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康复认知现状,对其进行康复认知教育并评价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湘南学院2016 级非医学专业本科大学生450名,干预前共发出问卷450份,收回问卷399份,有效问卷共306 份,涉及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5 个学科共13 个专业。干预后,对干预前的有效问卷的答题人306 名非医学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99 份,其中有效问卷240 份。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于2018 年5 月本课题组成员对非医学大学生分班实施康复认知教育,认知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康复知识讲座、观看康复有关视频,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单,并分批带领其前往本校附属医院康复科参观。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医学与康复的概念,康复的服务对象、目的、基本原则、服务方式、范围、领域、核心与基础,康复治疗学的主要方法。

1.2.2 评估标准

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康复认知的调查》收集其对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对康复医学了解度、认知度、接受度及再需求度四方面,对干预前后数据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选答人数和比例描述。对康复医学了解度选项用分数表示,即非常了解1分、比较了解2 分、有点了解3 分、不了解4 分,分数越高表明对康复医学知识了解越少。对康复医学知识再需求度选项也用分数表示,非常需要1 分、比较需要2 分、需要3 分、有点需要4 分、不需要5 分,分数越高表明对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越少。问卷调查表按班级统一发放、填写,独立答题。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康复医学了解度和再需求度干预前后分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均值±标准差(±s)描述统计。对干预前后康复医学具体内容认知度及对康复医学接受度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非医学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了解度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康复医学知识了解度显著增加(3.44±0.611 VS 2.73±0.492,P<0.001),比较了解和有点了解人数分别增加了47 人和69 人(表1)。

2.2 非医学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认知度比较

康复的对象是因损伤、疾病、老龄、先天发育障碍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者,其目的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融入社会。康复的范围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心肺疾病、肿瘤等,涉及领域较广,涵盖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康复工程、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和恢复功能障碍者功能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矫形、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干预后,非医学大学生对康复医学的认知度显著提高(P<0.001),即对对康复的目的和对象认知更明确,对康复的范围和领域及康复治疗的方法认识更全面(表2)。

2.3 非医学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康复接受度比较

干预后认为上述类型的大部分患者有必要进行康复训练的非医学大学生人数达228 人,比干预前增加59 人,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干预后如果身边出现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97.50 %的非医学大学生(234 人)表示会推荐其进行康复训练,和干预前(221 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3)。

2.4 非医学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知识再需求度比较

干预后98.38 %的非医学大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更多康复医学知识,与干预前(92.08 %)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干预后认为非常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知识的人数大幅度增加(2.99±1.084 VS 2.44±1.115,P<0.001)。

3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它的出现实现了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8]。因此,康复医学将成为或已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领域,对康复抱有正确的认知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康复的对象、目的、范围和领域及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康复、选择康复,接受康复并推荐康复,从而改善残疾人、慢性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本研究对非医学大学生进行康复认知教育后发现,100 %非医学大学生自认为对康复医学有所了解,对康复医学知识比较了解和有点了解人数显著增加,高于未进行康复认知教育的临床医学生(认知度90 %以上)[9],同样高于进行康复认知教育后的护理学生(认知度98.9 %)[10]。认为康复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融入家庭和社会的非医学大学生比例出现了显著性增加,对康复医学的目的认识正确率达90 %以上。认为老年患者、急慢性病患者、功能障碍患者为康复对象的非医学大学生出现大幅度增加,普遍认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心肺疾病及肿瘤为康复的范围,对康复对象和康复范围的认知度分别达到60 %和70 %以上。干预前,非医学大学生对康复的领域中康复工程、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认知度较为缺乏,干预后其认知度大幅度提高,提高率均在30 %以上,对康复治疗方法的认知度均提高了20 % 以上。干预后95.00 % 非医学大学生认为上述大部分患者有必要进行康复训练,但仍有1.25 % 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康复训练。如果身边出现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97.50 %的人会推荐其进行康复训练,和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2.50 %选择不推荐,这或将导致对自己较为信任的亲属或朋友在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时错失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甚至放弃康复治疗,导致残疾的发生或加重而影响患者本人一生及其家庭幸福。因此在非医学大学生中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其对康复医学的认知度,打破对康复医学认识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使自己接受康复并推广康复,为身边有需要的残疾人或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更多康复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干预后98.38 %的非医学大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更多康复医学知识,和对临床医学生康复知识调查分析中发现90 %以上医学生表示想多学些康复医学知识的调查结果相似[6]。

表1 非医学大学生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知识了解度比较

表2 非医学大学生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内容认知程度比较

表3 非医学大学生干预前后对康复接受度比较

表4 非医学大学生干预前后对康复医学知识再需求度比较

从以上数据发现,通过康复认知教育,非医学大学生对康复医学的了解度、认知度、接受度及再需求度均出现显著性提高,但仍未达到最理想状态。从本研究中仅26.25 %非医学大学生认为非常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知识,说明其并未意识到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康复认知教育时,应首先强化康复理念教育,宣传康复医学知识在当今社会及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为接受康复知识宣教做充分心理准备。此外,本研究在进行康复认知教育时力度不够,仅对参与研究的非医学大学生进行了为期2 天的讲座、视频及发放宣传单和走访康复科的宣教,时间较短,并未考虑其对康复医学知识的吸收程度。认知教育内容为康复医学概论,缺乏针对性。在干预过程中未对非医学大学生接受宣教时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也未强制其对康复医学知识进行记忆。此外,从干预前的调查问卷发现,接受过康复宣教的非医学大学生仅占12 %,且一半以上的非医学大学生对于康复医学的认识来源于电视媒体。因此,对非医学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康复知识的正确途径如邀请康复医学专业医生或治疗师开设康复相关讲座或在校期间开设康复医学相关的选修课供其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认知度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