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间窗(>6h)小剂量尿激酶(30万U)溶栓效果评价

2019-09-24 06:28韩笑笑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尿激酶小剂量溶栓

韩笑笑

(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的脑卒中之一,在各种脑卒中中脑梗死的发病率排名第一[1]。而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实质是脑组织的坏死,其直接原因是脑供血的突然停止[2]。病理机制为由于大脑的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并进而形成形成血栓,导致脑血管的闭塞以及部分脑组织血流的停止,或者血液循环中的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随着血流运动而阻塞脑血管,导致脑血流的急剧降低[3]。对于急性脑梗死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而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表明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4]。因此为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及疗效,临床上溶栓治疗以“时间窗”为主要参考依据[5]。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为3~6 h,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入院后都已超过了时间窗,仅很少部分的患者能在发病后6 h 以内接受溶栓治疗[6],因此研究6 h 时间窗以外的溶栓治疗更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6 h超时间窗小剂量尿激酶(30 万U)溶栓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6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兹采用1995 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7]为入选标准;排除标准:(1)有明显出、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2)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3)目前正在使用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的患者;(4)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心房纤颤病史的患者。

共纳入患者200 例,溶栓治疗组年龄为59-75岁,平均年龄为(66.32±11.23)岁,男性56 人,女性44 人;传统治疗组的年龄为56-75 岁,平均年龄为(65.52±12.94)岁,男性58 人,女性42 人。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时间为14 d,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尿激酶30 万U 加入生理盐水l00 mL 中持续泵入,1 次/d,疗程为5~7 d[5]。

1.2.2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199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8]来判定疗效。

1.2.3 随访

>6 h 超时间窗小剂量尿激酶(30 万U)的溶栓组结束治疗后,按疗效标准评估溶栓组患者的疗效并记录,之后进行为期2 年的随访,每3 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一次。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或卡方检验法,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OC 分析方法,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预后的价值。P值<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基本资料的比较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肺部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因素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比较

相比较于传统治疗组的13 %基本治愈率和81 %总有效率,溶栓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 %、9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比较

2.3 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溶栓组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并从大到小依次是:入院当日NIHSS评分、入院15 日NIHSS 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核心的CBF 值,详见表3。

表3 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ROC 曲线——溶栓组患者的预后探究

ROC 曲线显示出入院当日NIHSS 评分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AUC=0.817,入院15 日NIHSS 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78,发病至入院时间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AUC=0.724,结果表明入院15 日NIHSS评分对溶栓组患者预后判断准确率更高,详见图1。

图1 独立危险因素的ROC 曲线

3 讨论

3.1 急性脑梗死发病日益增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未获得治疗而猝死的患者也日渐增多[7]。而由于医疗条件的局限性,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依然是少数,大部分病人治疗时间已超出时间窗,这就使得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研究必不可少。

3.2 超时间窗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

本研究参考了众多文献,立足已有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本研究立题之初就着重考虑了尿激酶的剂量问题。剂量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大、中剂量的尿激酶效果虽然明显,但出现出血并发症的几率也大为增加。与此相反,小剂量尿激酶效果在保持一定的疗效的同时,患者出血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祝胜利等人的研究[9]主要探讨了大中剂量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根据其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剂量的尿激酶效果并不明显,仅中剂量尿激酶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的尿激酶,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很高的实践价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进一步研究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必要性。朱选平等人的研究[10]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样本,他们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治疗安全性的评估。

猜你喜欢
尿激酶小剂量溶栓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