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9-09-24 06:28汪卓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肺结核用药研究组

汪卓

(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 感染结核内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0 引言

肺结核是感染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人体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诱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致病菌不仅可以诱发肺结核,还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1]。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免疫力明显下降等,对其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均有极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病症主要以抗结核药物为主,但疗效一般,极易因治疗周期太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水平[2]。本研究,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与生活质量水平提出加强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医院感染结核内科于2018 年6 月至2019 年2月收治的280 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140 例)、对照组(140 例)。研究组:83 例男(59.29 %)、57 例女(40.71 %);年 龄40~68 岁,平均(45.62±2.15)岁。对照组:84 例男(60.00 %)、56 例女(40.00 %);年龄40~68 岁,平均(45.71±2.2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数据对比(P>0.05),可给予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传统护理,研究组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生活习惯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会因治疗周期过长、疾病传染性及诸多不适症状产生焦虑情绪、紧张情绪及其他情绪,这需要医护人员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互相建立信赖关系,稳定患者的情绪,找出影响原因消除患者的心中困扰,进而提高其遵医率。(2)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用药,明白坚持服药、规律服药的重要性。(3)生活习惯护理:护理人员注意病房卫生,定期杀菌消毒,禁止患者随地吐痰,降低疾病传染率。监督患者保持应用均衡,定期参与户外活动,逐步增强自身免疫力,促进病情快速好转。(4)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讲解关于结核病的发生、进展、传播途径及临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其遵医行为。护理人员、家属均予以患者足够的尊重与支持,消除家属与亲朋好友的抵触情绪,让患者保持内心愉快,主动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遵医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遵医行为主要从患者服药情况、作息情况、饮食规律性、合理锻炼、定期复查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通过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率对比

研究组的遵医率(95.71 %)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 %),两组对比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遵医率对比[n(%)]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合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病症,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咯血、四肢乏力等症状为主[3]。药物治疗该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治疗周期比较长,部分患者会因疾病稍有好转暂停用药,继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4-5]。因此,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接受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护理工作保证临床疗效[6]。

传统护理方式注重药物疗效,其关注点主要在治疗过程,而不在于人,极易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7]。肺结核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还会加重病情[8-9]。生活环境护理中,注意保持病房卫生,及时制止患者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切断传染途径,避免肺结核传染,指导患者多食瓜果蔬菜,加强户外运动锻炼,推动疾病康复进程[10]。本研究表明,研究组干预后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既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遵医率,又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或焦虑情绪,较好地改善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相比,效果更为确切。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肺结核用药研究组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