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交替注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2019-09-24 06:29马晶龙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巴曲住院日尿激酶

马晶龙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9)

0 引言

目前我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卒中风险率为4%~10%;90 d 内卒中风险率为10 %~20 %;90 d 内TIA 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高达25 %[1-2]。既往在临床治疗TIA 发作时,遵循《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单一抗凝治疗方案,但未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及致残、致死率[3]。为减少TIA 复发率以及降低卒中发病的风险率,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24 h 交替注射治疗TIA 的临床疗效研究,同时研究如何规避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以及相对传统治疗的优势,以期降低TIA的复发率、致残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 年6 月至2018 年4 月,选取我科室收治的110 例TI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0)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50~65 岁,平均(57.3±3.7)岁;观察组(n=60)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龄50~67 岁,平均(57.8±3.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4]:①对诊断TIA 患者进行头颅CT、MRI 检查,排除头颅内责任病灶;②患者均展开包括心电图、血凝全项、全血细胞计数、血电解质、肾功能及快速血糖和血脂测定,颈动脉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日2 次,具体用量可根据体重计算);尼莫地平片20 mg 口服(每日3次),24 h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 次);观察组:入院后即给予尿激酶50 万U 加入0.9 %氯化钠100 mL 静点(30 min 内滴完)。24 h后给予巴曲酶5 BU 加入0.9 % 氯化钠100 mL 静点(30 min 内滴完)。入院后第三、第五个24 h 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尿激酶静点。第四、第六个24 h 给予相同剂量巴曲酶静点,二者隔日交替注射共计6 d。

1.3 观察指标

对其行1 个月的随访,统计:①治愈率(3 个月内无复发);②复发率(3 个月内再次发作);③一年内发生脑梗塞比率;④致残及致死率;⑤并发其他疾病情况;⑥平均住院日;⑦平均治疗费用。根据考核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5-6]。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获得结果选择SPSS 22.0 进行统计学计算,这种专业医学计算软件分析计数数据选择χ2检测,占比结果为百分比;计量结果为均值±标准差,t检测,P<0.05 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愈率、复发率、一年内发生脑梗塞比率、致残及致死率对比

对两组治愈率以及复发率等进行统计,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n(%)]

2.2 两组其他指标对比

对两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观察组同样存在优势,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

3 讨论

TIA 是在动脉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微血栓、血管痉挛或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导致末梢低灌注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快恢复,但可以因反复脑缺血发作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7]。

目前传统治疗临床主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等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国内部分医疗单位开展小剂量rt-PA 治疗TIA 取得一定效果,但目前rt-PA尚未完全国产化,故其价格非常昂贵,限制了临床应用[8-9]。近十年国内针对发作频繁患者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及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但其适用范围小,价格及风险较高[10]。我项目观察组所选药物临床应用可靠且价格低廉,预期可在各级医疗单位开展。该项目的研究是将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24 h 交替注射治疗TIA 疗效展开探究,从本次研究结果,TIA 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致死致残率已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概率更少,而且很大程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从结论的意义上分析,差异显著(P<0.05),TIA 的治疗科学有效。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11-12]:尿激酶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由纤溶酶再去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从而使血栓溶解。并且尿激酶的半衰期较短,约(14±6)min,不会蓄积,临床小剂量应用安全。巴曲酶除了血纤维蛋白原之外,对血液凝固因子几乎不发生影响,并且降低全血粘度,抑制红血球的凝集力,降低血浆粘度,使流动性增强,防止血栓形成的增大。健康成年人半衰期首次给药为5.9 h;第二次给药为3.0 h;第三次给药为2.8 h。大部分代谢产物由尿中排出,且二者半衰期均较短,小剂量联合交替用药可降低微血栓形成,增加血管再通率,并且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TIA 患者选择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行交替注射,复发率、致死致残率相对更低,平均住院日缩短,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均节约,临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巴曲住院日尿激酶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