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8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2019-09-25 13:20刘加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刘加玉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病症特点以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水平,共计有32例患者接受常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 128例患者共计有93例患者检测出存在神经电生理异常,有72例患者被诊断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发现患者神功传导功能正常情况下正极肌电图有异常。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中临床病症和神经电生理变化均已感觉神经功能异常为主,并非所有周围神经疾病都能检测出电生理异常,不建议单独使用针极肌电图作为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症疾病手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病症;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024-03

Clinical an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 of 128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LIU Jia-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enter Hospital of Rizhao,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motor nerve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A total of 32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Results A total of 93 of the 128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72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electromyography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function of power conduction was abnormal. Conclusi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rve patients were mainly sensory nerve dysfunction. Not all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s can be detected by electro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it is not recommended to use needle pole electromyography alone as a screening method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s.

[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linical symptoms; Neuroelectrophysiology; Nerve conduction

糖尿病患者患周围神经病的风险较高,其临床发病率可超过59%,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将会累及患者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进而影响到患者全身脏器功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病症表现极易与其他病症混淆,临床表征较为复杂,其病理学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具体病症表现并无相关性,故此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疗效意义重大[1]。该文主要探究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特点,特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特选取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空腹血糖测试结合主治医生诊断均确诊为糖尿病,且全部经临床电生理检查诊断的并发周围神經病,已排除由于非糖尿病导致的继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在意识状态清晰情况系亲笔签署知情同意书。12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73例,女性患者占55例,患者年龄为19~82岁,平均年龄为(52.7±6.1)岁,糖尿病病程为5个月~29年,平均病程为(8.4±2.7)年,其中有3例患者属于Ⅰ型糖尿病,125例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该研究项目申请书已向通过伦理委员会和院办审核,下发有正式研究资质认定文件。

1.2  方法

使用keypioin肌电图仪(丹麦维迪医药器械公司生产)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室内温度需保持在24℃左右,上下浮动温度不能超过2℃,避免温度低过高或者过度影响正常神经传导测定结果。需要保持检查室内环境干净整洁,无噪音刺激干扰环境下,对患者进行测定,护理人员需要检查患者肢体表面的温度,当患者肢体表面温度为35℃时,上下浮动温度不超过2℃。神经传导测定部位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需要测定的电生理参数包括: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变化波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运动末端潜伏期。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例患者病症与临床表现,比较上肢损害与下肢损害的严重程度;②分析患者病症、体征和生电生理异常表现,计算病症、体征以及电生理之间的关联性③记录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轻度损害:NVC传导速度减轻25%~35%,重度损害:NVC传导速度减轻35%~45%,重度损害:NVC传导速度减轻45%以上。④电生理病变诊断记录疾病具体种类[2-3]。

1.4  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统一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运算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用(x±s)、[n(%)]表示采取χ2与t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肢体麻木,其他的临床症状以皮肤表面出现瘙痒、有烧灼感、肢体有冰凉感以及发生疼痛,体征表现中腱反射降低占据第一位,痛觉减弱紧随其后占第二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下肢受损状况明显高于上肢。见表1。

2.2  症状、体征与电生理三者间的联系

经检测后,在128例患者,共计有86例患者存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且神经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共计有35例患者有临床症状但神经电生理检测正常,余下7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却存在电生理检测异常,说明电生理检测异常与患者体征和病症之间并无特异性联系,见表2。

2.3  电生理检测结果

经检测后,根据患者上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实验数据可知,波幅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传导速度,上肢部位神经激发的波速明显低于下肢部位,证明感觉神经受累严重程度明显高出运动神经受累程度,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发生的病变中轴索遭受的冲击最大,下肢轴索冲击损害高于下肢,感觉神经损害大于运动神经。

2.4  电生理诊断

经检测后,检测有电生理异常的93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被确诊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有10例患者被诊断为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患者被诊断为腓总神经病变,2例患者被诊断为肘管综合征,1例患者被诊断为腰椎神经根病,1例患者被诊断为胫后神经病,4例患者为颈椎神经根病。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超过56%人群有周围神经病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则超过60%存在周围神经病症。周围神经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时间无特异性,在病情中期、晚期以及早期均有发病可能[4]。目前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仍处于研究阶段,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研究结论。周围神经病病因多样,没有统一的发病机制可以概括所有的病种,所有发病机制中,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代謝状态、存在微血管病变属于影响人体最大的发病机制[5-6]。此外自由基活化量过高、过氧化物损伤、脂肪代谢过程发生异常,以及神经生长调节因子水平变化都会增加周围神经病患病风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独有的特征是感觉神经障碍,患者出现触觉麻木、对于痛觉的灵敏度下降以及出现身体过敏反应,突发性的自体性疼痛,肢体温度下降、腱反射减弱,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其病理改变程度症状的出现时间与严重程度并无关联性[7]。糖尿病患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病率越高,电生理异常病变的发生率和糖尿病病程成正比,病程属于糖尿病患者患周围神经病变危险诱因[8-9]。该文研究结果证明,发生病变后,感觉神经元受累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神经元,下肢神经受损症状高于上肢。引起患者出现神经受损的原因为患者葡萄糖代谢障碍疾病后,细胞内蛋白合成过程受阻滞,轴浆正常运输方式受阻碍,远端轴获取的营养不足,导致轴索受损风险高,受累严重程度与神经长度成正比。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症和表现过于复杂,糖尿病患者发现有感觉异常时,需要排查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  牛莉,靳娇婷,胡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损害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5(3):310-315.

[2]  周智,彭彬,卢祖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6):343-346.

[3]  刘松江,陈伊,秦潮,等.神经电生理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5(3):73-75.

[4]  任善玲,徐艳,张磊,等.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并发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0):698-700.

[5]  刘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与电生理的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92-93.

[6]  李雅博,关玉华.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肌电图分析[J].新疆医学,2015(7):957-960.

[7]  刘俊超,孙顺成,张娜.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2):134-135.

[8]  高辉.5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与血糖指标的关系[J].糖尿病新世界,2016(21):100-101.

[9]  苏俊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及神经根病应用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