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树脂嵌体在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9-25 13:20孟玲娜刘迪徐梦张瑞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糖尿病

孟玲娜 刘迪 徐梦 张瑞

[摘要] 目的 探讨后牙树脂嵌体在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治疗的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传统复合树脂充填,观察组采用后牙树脂嵌体治疗,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邻接关系、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磨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血糖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后牙树脂嵌体用于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牙树脂嵌体;后牙大面积缺损;糖尿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035-02

后牙大面积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牙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早期龋齿或意外事故等造成,且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影响牙齿健康、美观,严重者将会引起牙齿缺失。因此,该文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后牙树脂嵌体在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治疗的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35~61岁,平均(48.39±5.77)岁;残留牙组织:较多15例,一般10例,较少3例。观察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3~64岁,平均(48.52±5.81)岁;残留牙组织:较多13例,一般11例,较少4例。两组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后牙大面积缺损诊断标准,且入组患者均患有糖尿病;②具有后牙树脂嵌体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③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有关检查、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或伴有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②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该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③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复合树脂充填。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制备传统复合树脂充填洞形,对于薄弱洞壁可适当降低其高度,近髓部位采用玻璃离子门汀垫底,对窝洞表面给予粘结剂2次,每次进行10 s光照,最后将复合树脂填充洞内,分层光照后完成其形态修复,调牙合后抛光。

观察组:采用后牙树脂嵌体治疗。填充前常规预备洞形(保证无倒凹、无斜面),对于薄弱洞壁可适当降低高度,控制嵌体位2 mm。常规清理窝洞,近髓部位采用玻璃离子门汀垫底,采用硅橡胶取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并完成复合树脂嵌体制备。治疗过程中在缺损的石膏哦模型组织表面涂抹分离剂,植入复合树脂,雕刻额形态,光照下分层固化,每次20 s,将充填体取出,降低放置在固化器内,120 ℃下进行7 min处理,大气压控制在0.6 MPa。取二期固化后的充填体让患者进行试戴,待满意后采用粘结剂涂抹在嵌体组织表面及洞壁,利用手指对窝洞内的嵌体进行按压,保证其准确位置,去除过多的粘结剂,光照20 s后完成其形态修整,调合后抛光,6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USPHS评分。采用USPHS评分标准分别从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邻接关系、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磨损程度进行评分,每项均采用1~3分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理想;②血糖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次日早晨取空腹静脉血3 mL,血糖分离后采用血糖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USPH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USP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邻接关系、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磨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后牙树脂嵌体在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邻接关系、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磨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后牙树脂嵌体用于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恢复。后牙树脂嵌体具有精密度高、适合性好、边缘封闭较好等优点,利用间接法能在模型上制作树脂高嵌体,该方法能在体外情况下达到充分的聚合,能在直视作用下恢复正确的邻接关系与轴面凸度,尤其是对于邻面缺损达牙龈位置时,能较好的恢复与牙龈的接触关系,避免产生悬突。临床研究表明,后牙樹脂嵌体用于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避免糖尿病对患者临床效果产生的影响,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避免附着菌斑,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后牙树脂嵌体用于后牙大面积缺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哲君,马莉,王鹏,等.不同HbA1c水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牙周状况及全唾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2):2832-2835.

[2]  安鹏琴,白静萍.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前后牙周指标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4):410-411.

[3]  束为.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78-79.

[4]  李亚男,刘洪臣.糖尿病患者种植修复的全身与局部处理[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15(2):126.

[5]  李亚男,刘洪臣.糖尿病患者种植修复的全身与局部处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1):62.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