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9-25 13:20林素娥孙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胰腺癌状况常规

林素娥 孙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肿瘤科87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43,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44,术后护理干预),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状况、术后恢复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3 d空腹血糖分别为(8.5±1.3)mmol/L、(7.1±1.2)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9.3±1.5)mmol/L、(7.8±1.2)mmol/L(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术后住院时间(11.2±2.3)d显著低于常规组20.9%、(14.4±3.1)d(P<0.05)。结论 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实施术后护理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胰腺癌;2型糖尿病;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091-02

胰腺癌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及早清除病灶,控制病灶转移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研究发现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1],且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也会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2],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时患者手术风险更高,如何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护理研究的重点问题。该研究对肿瘤科44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間)运用了术后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肿瘤科87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43)和干预组(n=44),常规组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8.8±10.2)岁;性别分布:男/女为27/16;肿瘤病理类型:腺泡细胞癌4例,导管腺癌36例,腺鳞癌3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3.2)年;干预组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9±10.1)岁;性别分布:男/女为27/17;肿瘤病理类型:腺泡细胞癌3例,导管腺癌38例,腺鳞癌3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3.2)年。常规组、干预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该次课题。

纳入病例:实施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者;实施血糖监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存在手术治疗指征者;意识清晰者;一般资料完整者;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病例:其他胰腺病变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者;孕期及哺乳者;其他慢性病者;研究期间死亡者;精神、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病情变化状况,对患者进行血压、呼吸、心电监护,根据实际状况补充血容量,纠正血压;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实际血糖监测结果给患者药物降糖;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术后睡眠充足;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糖分摄取。

干预组进行术后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负面情绪对血糖控制及肿瘤的影响,告知患者情绪调控的重要性;积极与患者沟通,并给予针对性情绪疏导,若患者担忧预后,可向患者介绍术后病情控制良好病例,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未来生活担忧、焦虑者,可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提升患者生存信心;指导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②饮食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饮食对血糖控制及病情恢复的影响,指导患者术后戒烟戒酒,术后早期由营养师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营养支持方案,在患者排气恢复、胃管拔除后开始向经口进食转变,进食时需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严格控制糖分、脂肪摄取,定时定量,并保持营养均衡、营养充足。③用药护理:详细介绍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向患者演示胰岛素使用的正确方法,引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禁止擅自调整用药剂量,并准确测定血糖,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并在患者用药期间及时了解患者心悸、冷汗、头晕症状发生状况,出现异常症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预防低血糖。④并发症防护: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定期换药;指导患者术后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清洁,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床头30~45°予以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术后将患者下肢适当抬高,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早期可在床上运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术后早期避免大幅度活动。术后加强对引流液颜色、性状、量等观察;预防、感染、胰瘘、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在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检测空腹血糖状况。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低血糖、胰瘘)状况。③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状况。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干预组患者术后1、3 d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状况分析

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11.2±2.3)d显著低于常规组(14.4±3.1)d(t=5.477,P=0.000)。

3  讨论

手术切除病灶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手术效果良好,但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3]。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创伤、疼痛、负面情绪等刺激均会导致患者术后血糖应激性升高,而糖尿病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机体代谢,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机体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引起患者术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风险升高,也影响术后组织修复,影响术后恢复,此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胰腺癌病情和预后,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血糖控制是患者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4-6]。

该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1、3 d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分析原因是在护理干预中加强对血糖影响因素的干预,通过向患者详细介绍情绪、饮食、用药等相关血糖影响因素,并给患者针对性情绪疏导、饮食指导、用药监护等,可有效患者依从性,使患者保持情绪平稳,合理饮食,严格按医嘱用药,有效控制血糖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显著低于常规组20.9%,且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原因是在术后护理干预中可针对患者常见并发症实施防护,可减低并发症风险;且在术后护理干预中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血糖平稳,减少血糖大幅度波动对病情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实施术后护理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贵,牛少辉,卢高峰,等.血糖血压及体质量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2):195-197.

[2]  何相宜,袁耀宗.胰腺癌伴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根治术后糖尿病改善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6):1270-1273.

[3]  张荔,奚燕.胰腺癌根治联合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24):34-35.

[4]  张婷,杨丽.胰腺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2):85-87.

[5]  柴建文,王辛.全胰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家庭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936-938.

[6]  張燕燕,彭晓琼.情景式健康教育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1):1576-1579.

猜你喜欢
胰腺癌状况常规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