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25 13:20蒲辉战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健康宣教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

蒲辉战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1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各53例。其中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探究组患者则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评价指标有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患者的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心理健康评价。结果 探究组患者在血糖指标项目检测的表现上好于参考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同时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功能锻炼、高危因素)以及抑郁评价情况也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后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且总体满意度高,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095-0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近年来在国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除去需要在医院积极采取降糖措施外,还需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出院后在家庭中完成后续治疗才能保证预后。在住院期间采取合适的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尤为重要[1]。该文分析了近一年的相关患者资料,对比了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探讨后者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疾病认知度以及抑郁改善程度的影响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对象选择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探究组和参考组,各53例。探究组53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和20例,年龄为48~71岁,均值(53.16±3.03)岁。参考组53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和21例,年龄为46~70岁,均值(52.73±3.12)岁。所有患者入选都符合诊断标准,且知晓相关研究内容,均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患有其它干扰行疾病(例如存在较重的心血管、肝、肾或血液系统原发病)的患者,或已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对比上述一般资料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探究组及参考组的一般资料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嘱患者按时服药;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等。探究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方法[2-3]如下:①构建护理团队。综合考虑科室的情况,挑选合适的护理人员组成人性化护理团队,责任组长一般选择经验丰富、护理水平高的主管护师,并由组长进行人性化护理团队中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在实际的工作需要组长明确并监督每个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包括人性化护理理念及人性化护理的操作技能;②健康宣传教育。由书面教育及口头教育两方面组成,印制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③饮食护理,纠正患者的患者的饮食习惯,建议多食用低油、低盐、无刺激、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结合促消化训练,改善营养不良;④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心态,积极地面对疾病和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保证治疗过程顺利;⑤严密监测并及时干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检测,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应及时采取全身支持治疗[2-3]。

1.2.2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前者评价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后者评价指标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功能锻炼、高危因素。護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收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前两个指标比率之和为总满意度。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HAMA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从0~4分依次表示无症状、轻、中、重、极重;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则焦虑程度越大,其中7分以下代表无焦虑;7~13分表示可能有焦虑,14~20分表示肯定有焦虑,21分以上则表示肯定有明显焦虑。HAMD的总分同样为56分,包括抑郁情绪、早醒、入睡困难等17个项目,分数评价规则与HAMA近似[4]。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涉及均数、标准差的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同时选择t检验验证差异性,设定α=0.05;涉及例数、比例的两独立样本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同时选择χ2检验验证差异性,设定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干预所示前的情况近似,治疗后探究组的血糖指标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和治疗满意度对比

探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熟悉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探究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因此该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是临床研究的一项热点。该研究中,探究组患者采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组建人性化护理团队。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人性化护理团队,组长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水平高的主管护师并负责组内人员选择和日常工作管理。团队内的医务人员应知晓工作职责,并定期培训相关临床技能,学习人性化护理的治疗理念及相关操作;②健康宣教方法。由书面教育及口头教育两方面组成,印制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同时在医院走廊宣传栏张贴相关海报,口头教育除去日常宣教还包括举办专题讲座;③问卷调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内容主要有文化程度、疾病进展情况、病史、糖尿病认识情况等。注意采集并归纳对于人性化护理建议;④出院后随访。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地制定出院后随访计划,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5-6]。

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使用人性化護理手段,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服药率、疾病知晓率与控制率,这主要是因为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病情,理解治疗手段,采取适合的生活方式[7-8]。此外,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后续治疗,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而人性化护理同样可以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改善,且抑郁程度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糖尿病的总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切实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少云.人性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16-117.

[2]  张嫚,田静.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眼底出血的关系及人性化护理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30-133.

[3]  陈芳芳,徐亚青,郑建娣.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43-146.

[4]  余永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0):172-173.

[5]  占丽娟,林秀如,黄蕤.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0):17-18.

[6]  熊胜珍.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223,225.

[7]  张秋芳.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8):3421-3422.

[8]  姜莲梅.人性化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14-115.

猜你喜欢
健康宣教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