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评价

2019-09-25 13:20汪淑湘李淑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血糖控制糖尿病

汪淑湘 李淑清

[摘要] 目的 探究评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经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病患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编号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糖尿病;血糖控制;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100-02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高血糖症状,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尤其对心脏、肾、血管及神经等易形成慢性损害[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打击。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眼部疾病、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等,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对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该文将健康管理应用于经体检查出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探究该管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所在医院经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病患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编号分为两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符合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餐后2 h血糖超过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排除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心肝肾等基础性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例为23:15,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0.76±6.95)岁,病程0.7~12.0年,平均病程(7.57±2.83)年;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例为24:14,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1.65±7.36)岁,病程0.9~12.5年,平均病程(7.91±3.0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参照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包括测量血糖、血压,指导常规饮食等基本内容。观察组给予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健康宣教:以讲座、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症状、病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引起病患对疾病的重视,促使患者了解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手段及益处,加强自我管理。

心理干预:多数糖尿病患者因对疾病缺乏认识,认为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终身接受治疗,感到沮丧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还有的患者则认为发病早期未有明显不适症状,忽视治疗的重要性,加重了病情的发展。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是极其有必要的。医护人员在确诊患者有糖尿病的情况下,应立即通知病患到医院领取报告,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真实事例感染患者,减轻内心的恐惧,激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意识到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只要对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也可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实际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每日摄入含量约为250 mL的钙质,如谷类、海产品、牛奶等;含量约为600 U/d的维生素D,如沙丁鱼、鲑鱼等;适量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00 g/d);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200 mg。均衡营养,以清淡、高蛋白类食物为主,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量的食物。对肥胖型病患,需严格控制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每日总热量不得超过1 500 kcal。

用药指导:对需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应告知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服药时间等,严格按医嘱正确服药。对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告知正确注射方式、药物保存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提醒患者不要参照其他病患的治疗方法,随意用药,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疗法:适量的运动如快步走、跑步、游泳、打太极等,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量,增强身体抵抗力,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需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和时间因人而设,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

血糖监测:叮嘱患者每月到体检中心检查1次血糖,对血糖水平进行跟踪;每周电话联络1次,了解患者饮食、运动、用药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每3个月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血糖测定方法:每周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其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满分为100分制,60分以上为良好。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收集数据代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優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终身性疾病,且病因较为复杂,患者胰岛功能衰退,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餐后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难以引起重视,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容易造成器官功能减退、衰竭乃至死亡,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有直接关联,目前还尚未有根治方法,只能对血糖进行控制,以防并发症的发生[2]。

健康管理以人性化和个性化为特征,以提供生命质量为目的,对个体健康实施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从社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咨询和指导,直接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3]。该管理模式旨在向病患传授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患者在接受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最大限度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消除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如通过语言说服,给予心理干预,让患者能尽快脱离悲伤或绝望的情绪,鼓励患者重拾自信心,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和困难;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纠正病患不良的生活行为,避免加重病情的发展;体检中心对患者定期督查,随时了解患者日常状况,及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方案,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确保保健效率[4-5]。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管理模式值得借鉴,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  田占伟.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72-173.

[2]  王雅琴,杨娉婷,曹霞,等.健康体检中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6):564-569.

[3]  潘炜滨,于从,梁真,等.Anycheck健康管理模式对难治性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15(1):76-79.

[4]  赵文高,徐湘明.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91-692.

[5]  曾庆奇,蒋莹,袁雁飞,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715-719.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血糖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