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心梗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2019-09-25 13:20张捷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张捷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既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死;糖尿病;循证护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106-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共识认为糖尿病患者通常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广泛冠状动脉病变[1],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首次确诊心肌梗死前,就已经伴有不同程度的无症状心肌梗死[2]。糖尿病合并心梗血糖都会升高,但葡萄糖并不是心脏主要的能源,加之代谢紊乱,心肌耗氧增加,使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因此通过不同方案对冠脉病变者进行治疗,但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依旧高[3]。因此加强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的护理尤其重要,2016年1月—2018年5月对该院60例患者予循证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入住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5±8.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5±3.5)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1.5±9.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2±3.2)年。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结合《内科学》相关标准实施诊断[4]。排除标准:①酮症酸中毒;②急性心衰患者(包括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③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全身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进行药物干预,监督其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叮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加重病情。实验组:循证护理,(1)问题提出:查阅相关文献,对如何控制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的血糖范围,并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2)询证资料支撑:收集临床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查阅知网、万方等平台相关医疗文献,结合其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实施[1]。(3)护理的实施:①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指导其绝对的卧床休息,减少探视次数,对于急性期患者给予其低流量吸氧,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特别注意其血糖变化情况,并依据其机体糖含量水平对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调节,对于服药后情况进行观察,若出现多汗、心悸、口渴、面色苍白、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②抢救准备:此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基于此,护理人员在其入院治疗后便要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且在整体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药物,确保抢救所有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③饮食护理:对于此类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并帮助其机械能排尿、排便、进食,严禁搬动患者,但此过程对患者的消化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其多进食粗粮、豆类、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出现便秘情况,影响其恢复效果[2];④心理护理:对于此類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加之病情的变化,患者不良情绪较多,加重对其大脑交感神经的刺激,致使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明显提高,基于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向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并对与其进行沟通,通过自身所学知识,结合临床经验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指导其学会血压、血糖等水平的自我检测,并定时检查其颅内压变化,通过病情的不断改善,提高其配合程度。(4)评价:护理后对其开展有效性的评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3]。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包括身体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心理状态、独立性等,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9]。

1.3.2 血糖控制情况评估  观察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lc)等血糖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患者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x±s)表示,方差齐,两组资料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两组资料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 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n(%)]的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对比

生活质量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血糖控制情况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开展护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该次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注重对其临床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并通过实施循证护理逐渐改善其临床病情,促进患者的恢复。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专业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观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对策,既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又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该次研究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独立性为(85.55±2.58)分、总体健康为(88.83±1.83)分、活力为(83.39±4.34)分,血糖水平得到明显的控制,分析原因,通过借助传统的护理方案来实施循证护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临床问题的护理中,通过护理方法的不断实施,促进其恢复。实施完毕对其护理效果進行评估,参考我国现阶段的护理水平,观察其对后期临床中的应用价值[5]。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并指导患者配合进行科学、规范的临床护理,指导患者多休息,避免应过量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影响整体康复效果;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实施,在保证其机体能量所需的情况下,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降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的实施,既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心理负担,又可提高其配合程度,改善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6-8]。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既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扬天,赵明.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新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10(9):96-100.

[2]  王红娜.糖尿病合并心梗的ACEI类药物的应用[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社,2016:1.

[3]  于学军.原发性与继发性咼血压的心肌纤维化及ACEI对其的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13,6(1):78-83.

[4]  马家骥.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邹丽亚.整体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4):63.

[6]  张丽平,郑丽萍,朱玲玲.综合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心理状态的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2):154-155.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