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2019-09-25 13:20洪莉莉杨小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急性脑梗塞糖尿病

洪莉莉 杨小蓉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自该院选择68例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参与该组实验,就诊时间2018年1—12月,抽签法均分患者,每组34例,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133-02

临床常见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中常见中老年人,容易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剧增及年轻化趋势,多数患者存在肢体障碍,并发症较为严重,残疾率、死亡率较高。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敏感性较低[1],可导致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可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应给予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及有效护理,促进患者预后显著改善。该次研究2018年1—12月间纳入68例患者,研讨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随机抽取68例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患者,男女比20:14,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59.2岁;对照组34例患者,男女比21:13,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59.3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护士应给予患者实施脑梗塞基础护理、糖尿病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及药物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临床护理干预:①饮食干预。给予入院患者实施全面评估,护士应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调节,告知患者应进食食物及禁食食物,告知患者禁食高胆固醇、高糖食物,促使患者全面了解自身饮食情况,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护士应告知患者进食前对食物成分进行了解,询问护士,获得允许后方可进食。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饮食方案,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了解及监督。饮食原则是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脂、适量纤维素,患者应定时定量进行饮食,餐前,患者应按时注射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对每日所需热量进行计算,折算成相应食物,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按照1:2:2分配[2],若患者进食困难,应耐心为患者喂食,不要着急,叮嘱患者缓慢进食以避免呛咳,若患者不能进食,24 h后给予患者实施置入胃管操作,给予患者鼻饲。②心理干预。给予入院患者心理实施全面评估,另外,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家属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家属心理开展针对性护理,促使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护士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医护人员及病区环境、相关管理制度,利用良好沟通技巧来促進护患关系和谐[3],做好各项解释工作,促使患者更加信任及依赖医护人员。③康复指导。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变化,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康复锻炼,给予肢体障碍不明显患者实施下地行走辅助,告知患者家属陪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相应功能锻炼。给予肢体障碍明显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告知患者多采用侧卧位及仰卧位,告知患者家属为患者实施按摩护理,选择足三里、承山、足心及腿部等部位按摩。另外,护士应告知患者使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以促进康复。④皮肤干预。部分患者可发生皮肤瘙痒,护士应叮嘱患者经常洗澡及更换内衣内裤,每周为卧床患者擦洗1~2次,确保患者头发、皮肤干净清洁,避免患者抓伤自己。每隔2 h为患者翻身1次,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擦伤、水疱及红肿等,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小脓包,将橡胶圈垫于患者骨突位置[4],若有条件,为患者铺设气垫床。给予出现压疮患者使用50 mg山茛菪碱、20 mL浓度0.25%碘伏、外用4 U胰岛素。⑤足部干预。护士应指导患者穿合适鞋袜,使用温水洗脚,不得超过40℃水温,不得使用锐器将鸡眼及老茧去除,不要剪过深趾甲,注意避免足部损伤,对足部皮肤进行每日检查,检查内容是足部皮肤颜色、疼痛、温度变化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⑥低血糖反应预防。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饥饿感、出汗等症状,应及时测量患者血糖,告知患者适当进食饼干、糖果等,或者给予患者静脉注射40 mL浓度50%葡萄糖注射液。

1.3  效果研究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利用生存质量评分(KPS)、自拟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属于终身代谢性疾病,疾病本身不一定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但是,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损伤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可危及患者心脑肾及周围神经等部位健康,可出现眼部病变及足部病变等,并发症发散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糖尿病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问题,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纳入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受到临床重点关注。

研究得出,给予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饮食干预较为笼统,护理效果不理想。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可促使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改善[5],与其他报道结果存在一致性,分析原因,与临床护理干预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存在关联。护理期间,护士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態、实际病情等情况来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措施涉及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6],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饮食及运动,疏导患者紧张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严重而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护士应给予患者家属开展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家属更加了解患者所患疾病及如何有效护理,从而明显促进患者机体康复。该次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结果证实,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行性较高。

综上,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对明显改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存在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临床后续探讨中,可对样本选取数量进行适当扩大,对护理措施进行完善,增加该组研究临床代表性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宫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189-190.

[2]  徐红.研究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85-186.

[3]  周健.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167-168.

[4]  焦琳琳,赵田田,王倩,等.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173-175.

[5]  李小娜.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51-152.

[6]  李淑芬.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72-273.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干预急性脑梗塞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