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的不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09-25 13:20康新花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康新花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的不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行断指再植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断指再植的不利因素,对2018年1—12月期间行断指再植术的4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动静脉再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91.30%)、再植动脉成活率(84.7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以及再植静脉成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的不利因素进行明确,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再植成活率的提高,可降低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糖尿病;断指再植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143-02

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扩大了断指再植的适应证[1-2],加上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多发、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会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一方面会使手术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存在的代谢紊乱情况会影响断指再植术后切口愈合速度,增加感染、血管危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外手术、麻醉等应激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起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进行断指再植术的糖尿病患者应做好积极的护理干预。该文对断指再植术的不利因素、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进行断指再植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择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观察组(2018年1—12月),40例每组。

对照组:男30例(34指),女10例(12指);年龄最小值18岁,年龄最大值64岁,年龄平均值(41.22±4.83)岁。拇指9指,示指12指,中指10指,环指9指,小指6指。致伤原因:压砸伤8例,电锯伤4例,钝器切割伤11例,机器伤10例,挤压伤7例。断指类型:不完全离断14指,完全离断32指。受伤后至就诊时间为1~5 h,平均时间为(2.42±0.48)h。

观察组:男32例(36指),女8例(10指);年龄最小值19岁,年龄最大值63岁,年龄平均值(41.29±4.90)岁。拇指10指,示指13指,中指10指,环指8指,小指5指。致伤原因:压砸伤7例,电锯伤3例,钝器切割伤12例,机器伤11例,挤压伤7例。断指类型:不完全离断16指,完全离断30指。受伤后至就诊时间为1~6 h,平均时间为(2.50±0.51)h。

组间基本资料相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行断指再植术的不利因素,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

①血糖监控:针对行断指再植术的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加强血糖控制。术前遵医嘱予以适量的胰岛素静滴,对血糖水平变化动态监测,在血糖稳定后进行手术;术中持续、动态监测血糖水平,以保证血糖稳定;术后皮下注射胰岛素,按照血糖变化情况对胰岛素用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将识别、防治低血糖的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避免出现低血糖。

②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BMI指数、营养状况制定科学的膳食搭配方案,在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合理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饮食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注意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③防控感染:糖尿病患者在断指再植术后易出现感染,因此在受伤后4 h内尽早使用抗生素,术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及时予以足量的抗生素,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再植指切口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进行对症处理。

④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加强疾病、手术、血糖控制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后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疼痛情况、血糖水平进行掌握,减轻患者对术后切口愈合的担忧感,从而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及护理。

⑤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3 d内动态监测患者再植指血液循环情况,当发现存在动脉痉挛情况时,明确痉挛出现原因,遵医嘱予以抗痉挛药物,当有动、静脉危象出现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术后预防性使用镇痛泵,避免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出现血管痉挛情况;护理人员在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对镇痛药用量进行调整。

⑥感觉功能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对患者的再植指神经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叮嘱患者做好再植指保护措施,并在术后坚持功能锻炼,以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动静脉再植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断指再植成活率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1.30%(42/46),对照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73.91%(34/4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P=0.028)。

2.2  动静脉再植情况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再植动脉成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分析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断指再植术的不利因素在于:①血管神经因素: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收缩力均出现减弱。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术对血管吻合的技术要求较高,吻合口处的血栓易引起管腔阻塞或动脉栓塞。糖尿病患者存在弥漫性神经病变,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较慢。②术后感染因素: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能力下降,蛋白合成能力减弱,加上血糖持续增高易导致患者在断指再植术后出现感染,且感染控制难度较大。③营养代谢因素: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情况,会影响患指的再生及修复能力[3],减缓断指再植术后组织、血管的愈合速度,手术风险有所增加;手术及麻醉会引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4],故此应对围术期血糖水平进行严格地控制。④疾病认知因素:行断指再植术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为手工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且经济条件差,对疾病以及断指再植术的了解不深,因此配合度较差。⑤心理耐受因素:手指离断属于突发事件,糖尿病患者受此刺激会出现血糖升高、机体耐受力降低的情况,并出现不良情绪,会导致末梢血管收缩、痉挛等不良情况发生,导致再植指出现血运障碍,对创伤组织、吻合血管的修复以及血运重建、再植指的成活率产生消极影响[5]。

在该次研究根据相关不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术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更高,且血管危象发生率未增加,分析原因在于,在围术期全程监控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通过合理应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促进再植指伤口愈合[6],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另外防控感染及血管危象的观察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7-8],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再植指活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结合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术的不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成活率,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亚楠.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34-235.

[2]  刘青.对接受断指再植术的完全离断指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269-270.

[3]  潘秀芬,谢燕敏,刘玉珍,等.强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对断指再植术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165-166.

[4]  冉艳.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0):104-105.

[5]  张黎,赵丽娜.综合性舒适护理对断指再植患者情绪及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4):162-163.

[6]  麦胜弟,黄海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7,28(23):3951-3953.

[7]  梁笑慧.分析研究斷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98.

[8]  黎红梅,韩海静.糖尿病患者断指再植的不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29-931.

猜你喜欢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