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9-09-25 13:20黄敏芳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糖尿病足应用效果

黄敏芳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用“随机分配法”将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总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的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不同护理模式;糖尿病足;应用效果;快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a)-0153-02

足部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感染部位,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高机械压力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足部关节、软组织出现感染、溃疡、骨折等一系列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的多见并发症[1]。临床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2]。该文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患者102例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为45~80岁,年龄均值为(62.52±3.26)岁;病程为3~15年,病程均值为(8.96±1.58)年;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I级(临床无感染,表面溃疡):II级(临床无感染,出现较深的溃疡,合并软组织炎):III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IV级(足背、足跟或趾出现局限性坏疽):V级(全足坏疽)=19:15:10:5: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为42~78岁,年龄均值为(62.13±3.25)岁;病程为4~13年,病程均值为(8.62±1.57)年;糖尿病足wagner分级:I级(临床无感染,表面溃疡):II级(临床无感染,出现较深的溃疡,合并软组织炎):III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IV级(足背、足跟或趾出现局限性坏疽):V级(全足坏疽)=21:16:8:4:2。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单足病变;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②患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③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④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模式:口头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相关药物、饮食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浓度,对足部出现感染、溃疡的患者实施相关的抗感染、清创、稳定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1.2.2 观察组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①制定快速康复护理计划: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临床资料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快速康复护理计划,保证计划完整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良。

②环境护理:保证患者获得舒适的治疗环境,通过控制病房进出人员的数量,降低室外噪音等方式来使患者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并在患者可见位置摆放与疾病相关的杂志及宣传手册,以供患者随时查阅,加深认识。

③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项长期治疗的疾病,目前临床尚未有完全治愈的方案,只能尽量控制病情,加之糖尿病足患者显而易见的足部病变,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4]。针对该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之初便积极与之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仔细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程度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可通过加强疾病的健康宣传力度、详细告知治疗的相关进程与效果、大力宣扬成功治疗案例等方式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家庭支持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重要性,鼓励多加关心与帮助患者,使其保持乐觀的治疗精神。

④血糖控制:糖尿病足的出现归根结底是血糖水平过高引发,一旦血糖水平过高,机体内吞噬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功能会出现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足部创口难以愈合[5]。因此,控制血糖浓度就可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也可控制糖尿病足的病变趋势,否则,患者不但会出现足部的感染、溃疡,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控制血糖的方式有药物控制、饮食控制、运动控制等方面,药物控制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饮食控制则要求患者定时定量摄入低盐低脂的食物,做到戒烟戒酒;运动控制则鼓励患者多增加户外锻炼,每日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除此之外,患者及其家属还应掌握正确的血糖检测方法,养成定期检测血糖浓度的习惯,以便更好控制病情。

⑤足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足部的重视力度,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日常做到足部按摩、泡脚、涂抹护肤品的习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以减少对足部的压迫。

⑥出院指导: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宣教,嘱咐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保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提供医院微信公众账号,每周在微信上推送相关信息以供患者学习;定期进行随访,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比较  包括无效、有效、显效、痊愈4个方面,具体为: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溃疡面减少率低于30%;有效指患者肤色异常、局部肿胀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溃疡面减少率为30%~70%;显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新生肉芽组织与皮肤恢复良好,溃疡面减少率高于70%;痊愈指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浓度得到控制,溃疡面基本愈合。临床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00%。

1.3.2 护理满意度比较  根据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3个方面。护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的例数+非常满意的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文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6.47%,与观察组患者的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代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6]。患者一旦患病,容易引发机体内蛋白质、水电解质、糖代谢等紊乱,从而对各类器官造成慢性损伤。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身体器官的损害也是一种慢性过程,一旦出现糖尿病足,说明糖尿病已经呈现进展式发展,需要临床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减缓其病变的速度[7]。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患者具体病症实施的有效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重在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自信心与依从性,给予对应的护理指导,从而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加速康复[8]。由该文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总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护理更易被患者接受,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加速患者创口愈合,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施行。

[参考文献]

[1]  孙丽娟,张晓梅,王波.糖尿病足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39-240.

[2]  栗静.不同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8,25(11中旬刊):25-27.

[3]  赵丽娜.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光明中医,2013,28(8):1709-1710.

[4]  肖美玉.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4):219-220.

[5]  翟春荣.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0):3970-3971.

[6]  燕长花.不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臨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4):121-122.

[7]  张金香.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35-236.

[8]  王磊.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1841-1842.

猜你喜欢
快速康复护理糖尿病足应用效果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解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