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25 04:56池成涛张琳石琦张宝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儿科

池成涛 张琳 石琦 张宝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工作的27名护士作为管理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实施时间的不同,将2017年7~12月设为前期组,将2018年1~6月设为后期组。前期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后期组实施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实施效果评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后期组的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评分高于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组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儿科护士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分段式目标管理;儿科;护士管理;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7(c)-01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gmental objectiv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nurses. Methods A total of 27 pediatric nurses work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management objects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18.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time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the perio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7 was set as the early group, and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as set as the late group. The early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while the late group was given the segmental objective management model.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cor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nursing wor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core of the management mode in the lat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lat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egmented objective manage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ect of pediatric nurses.

[Key words] Segmental objective management; Pediatrics; Nurse management; Effect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难和服务难的特点,如在工作难方面,患儿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管较为细小,这增加了穿刺输液的难度,且患儿多具有好动的特点,护理依从性较差[1-2];在服务难方面,护士服務对象不仅仅是患儿,患儿的家长同时也是服务的对象之一,若服务不当,很可能由此引发护患纠纷或矛盾[3-4]。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很多研究工作围绕着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展开,如为患儿开展精细化护理服务等。以上护理措施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在护士人员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严重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护士只能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这显然不具有较高可行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在此背景下,从管理角度入手,采取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对护士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和途径,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儿外科、儿内科和新生儿科3个科室的27名护士作为管理对象,所有入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28.25±4.51)岁;专科学历护士13名,本科学历护士14名;护士和护师职称19名;主管护师职称8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护士知情同意后,从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分段式目标管理,由此根据管理模式实施时间的不同,将2017年7~12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时间段定义为前期组,将2018年1~6月实施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阶段定义为后期组。两组护士队伍的成员相同,因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护士均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②工作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①轮转实习的护士;②其他医院到我院儿科学习进修的护士等。

1.2管理方法

前期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如护士长作为管理者,独立负责各个护士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等管理工作。后期组采取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实施流程如下。①思想动员:在管理模式实施前,护士长以分段式目标管理的内容和优势为教学内容,向儿科护士进行统一的讲解和培训,使护士意识到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分段式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5]。②集体讨论管理目标:全体护士采取头脑风暴法,集体探讨和交流目前科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归纳和梳理后,总结出不同的管理方向,总结出的管理方向包括技能管理、服务管理、科研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并制订出各个方向的长期管理目标和阶段目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目标是固定的,但阶段目标是动态的。在长期目标方面,管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技能管理长期目标是护理操作失误率低于1.00%;服务管理的长期目标是每月护患纠纷事件低于1起;科研管理长期目标是年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1篇;生活管理长期目标是护士之间关系融洽,无矛盾发生。在阶段目标方面,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综合设定,以科研管理为例,初级职称护士要求在3个月内阅读相关文献50篇以上,中级护士则要求在2个月内完成等[6-9]。③管理人员选择:根据第2步管理方向的确定情况,由全体护士以投票的方式,选择适宜的护士担任各个管理方向的管理组长,以有效分担护士长的管理压力。④管理实施:组长根据自身的管理分工,履行管理责任,如检查护士各个阶段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护士,组长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以保证护士能够按时完成阶段目标。⑤有效监督:护士长以星期为单位,定期与基层护士和组长进行交流,了解两者在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中的感受,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10]。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士对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分:主要评分项目包括技能管理、服务管理、科研管理和生活管理4个方面,每项满分为10分,由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评分越高,表示对管理模式越满意;②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一般3种,总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评分的比较后期组护士的技能管理、服务管理、科研管理和生活管理评分均高于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后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工作范围。近年来,在儿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护理工作日益复杂,加之患儿及患儿家长对康复水平的要求逐年递增,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成为护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11],并诞生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如精细化护理和流程式护理等,经过临床实际工作验证,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但以上工作方法的实施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包括儿科护士在内,护士普遍存在待遇和地位偏低的情况,这使护士成为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职业,由此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护士不得不面对频繁的夜班和加班任务。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再要求护士开展精细化护理和流程式护理,显然不具有可行性,因此从管理角度入手,是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12-13]。

分段式目标管理的核心管理理念在于目标的设定。首先在目标设定前,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开展分段式目标管理的相关培训,使其主观上明确改善管理措施的必要性;然后全体护士根据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和制订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其中长期目标相当于一个方向标,指明护士最终达到的结果或效果[14];而阶段目标对护士的管理工作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对于护士而言,一个过于长远的目标,很容易使护士丧失努力的信心和积极性。与之比较,阶段性目标近在眼前,可以给予护士更多的动力,在實施的过程中,其也不会明显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便于管理模式的开展[15-17];而且在阶段性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护士个人的差别,如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导致自身的护理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自然存在一定差别,若制订统一的阶段目标,对于部分能力强的护士,可能会失去制订目标的意义,相反对于能力偏弱的护士,又很难完成阶段目标,因此阶段性目标因人而异设定,以使目标的设计更加合理。

分段式目标管理另外的一个优势在于有效分担了护士长的管理压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护士长一人负责科室多名护士的管理工作,一方面管理压力和责任较大,另一方面受到护士长个人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制约,不可能从多个角度对护士进行有效管理[18-20]。在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下,采取护士全体投票的方式,选择工作能力突出和科研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管理组长角色,各组组长管理责任分工明确,有效分担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职能,从本质上解决了护士长单人管理的诸多弊端。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实施完成后,在实施效果方面,护士对技能管理、服务管理、科研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评分结果均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提示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和能力,起到了预想的管理效果。另外,在患者对儿科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实施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高达96.30%,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护理满意度仅为77.78%,提示管理模式改善后,患者同样成为了受益者。

综上所述,采取分段式目标管理模式对儿科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禹飞,毛静馥,王琳.三级医院护士对磁性护理工作环境评价与离职意愿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5):64-65.

[2]刘丽,蔡珊珊,彭飞雁.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應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178-179.

[3]张静,何淑贞,靳爱红,等.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12):1533-1534.

[4]马娜,程娇新,李莉,等.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2):52-55.

[5]吴敏.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8):189-190.

[6]张丽.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132-133.

[7]张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03-105.

[8]李早红,林桂梅,范岩峰.专科医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士分组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78-480.

[9]田曙光,秦元梅,暴银素.护理电子病历应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138-139.

[10]吴茜,朱晓萍,陈蓓敏,等.规范化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3):212-214.

[11]李平阁.护士分层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5):121-123.

[12]张晓侠,王洁,李婷.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儿科N1级护士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3):49-52.

[13]张艳红,张玉侠,顾莺,等.儿科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61-64.

[14]杨稳.人性化管理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7):9-10.

[15]姜梅.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3-314.

[16]李晔,年春景.强化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及强调护理告知在提高县级医院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6(4):76-78.

[17]郭建琳,赵璐,刘晋华,等.“一提高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8(21):2625-2627.

[18]谷晓玲,王维宁,朱利敏,等.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天津护理,2016,24(2):105-107.

[19]李晓英,李颖,安晓红.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9):191-192.

[20]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27):3839-3842.

(收稿日期:2019-01-18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高效气旋洗涤技术在转炉尾气SO2治理中的运用实践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