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式的实践

2019-09-26 12:38吴贻康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吴贻康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中国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审美和情操。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过程式的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古诗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了上千年,古诗文化更是我国的瑰宝之一,将我国文化中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向整个世界展示着我国的文化。但学习古诗词与学习白话文不同,古诗词更难学。在 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施教的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高,古诗词教学的状况不乐观。下面,笔者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欣赏瑰丽的自然美

要想更好地学习古诗词,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尽情读,并且要注重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指在读的时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把他们“带上”戈壁滩,让学生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远和壮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直”和“圆”所蕴含的意境。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领悟柳宗元的“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所描摹的幽静与闲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融洽和美好。总之,大自然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欣赏和感受大自然魅力,培養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意识和情感。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探究永恒的人性美

人性美是文学作品中歌颂的永恒主题,也是文学作品鉴赏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探究人性和人格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如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贺的《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青秋。”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贵之处正是在它的一次性上,而唐代边塞诗人在国难面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以身殉国,表现出了崇高的人格和人性的美好。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体验怡人的田园美

在我国古诗词中,最早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可追溯到相传为唐尧时期的民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是对农耕生活最典型、最生动的描绘。在田园诗的传承中,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田园诗,为古诗词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我们生活在田园,享田园之乐趣,更要引导学生热爱田园,体验田园生活的情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领略田园的幽静和怡人,从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体味农民的淳朴和好客,从苏轼的“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中感受农村美丽的风光和繁忙的景象……教师要在学生品读和欣赏中引领他们仔细感悟田园生活的乐趣,让他们在鉴赏中进步,在鉴赏中陶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古诗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俞素兰.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5).

[2]唐皓.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1).

猜你喜欢
古诗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