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26 12:38谢伟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游戏活动

谢伟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较低,所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

一、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导入,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另外,在对课程基础知识进行分层教育引导时,教师要划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逐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在制订教学目标期间,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性格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分析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数学基础还不能进行过于复杂的游戏活动,所以教师要考虑游戏活动设置的难易程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合理设置游戏活动时间,在课前明确的安排整个教学流程,让这些游戏活动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展现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等方面发挥最大价值。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期间,教师要深入探究游戏活动及教材内容,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强化游戏化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还能突显教学目标的价值。

二、重视课堂学习期间的师生共同参与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长时间的口述或者单向知识的传导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因此,在游戏活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活动参与性较高的学生给予支持与赞赏;而对于一些参與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克服改进。

数学教师要秉持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则,展现游戏活动设置的积极影响和意义,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翁。如在课堂导入期间,教师应让学生参与“猜数”等游戏活动,也可以将一些卡片分发给学生,从中抽取一张让学生猜想卡片具体的数值。在猜想期间,教师可以用“多说一些、少说一点、还要多很多、还要少很多”等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锻炼自己的估算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数值的大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感知能力。

三、转变教学策略,提升游戏活动的价值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开展游戏教学导入期间,教师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尽可能地避免一味地理论性知识引导。如教师可通过转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

在开展图形、算式等基础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学习工具,利用木棒、雪糕棍摆出一些目标图形。通过这种动手实践的游戏活动,能够逐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给日后高年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整合多元化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开展游戏活动教学导入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整合基础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活动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课内外的知识,讲究数学课程教学导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教师都可以通过课内外的交流相处得以了解。这样一来,数学教学内容就会更加丰富,更富有趣味性,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

五、结语

小学数学游戏活动的设置,能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游戏化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需要加强研究和分析数学知识,认识到游戏辅助教学的积极影响和价值,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游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