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19-09-26 12:38曹峰丁龙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小学

曹峰 丁龙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进化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优秀思想、思维、观念和素养,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根本。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旨在鼓励更多的小学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授,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阶段。目前因为考学压力,很多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品格、品行、思想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建立三观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一、传统文化对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缔造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思想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观念和博大通透的情怀。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和网络文化的兴起,它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动画片和偶像剧里的人物,而中国史上那么多优秀、伟大的人物却越来越少地被人知道;國外的圣诞节、情人节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而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的了解越来越少;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却对中国很多古色古香的食物知之甚少。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普及并发扬逐渐被忽视的民族文化,是当代小学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

1.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小学课堂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观念的主要阵地,所以在选取教学题材时,教师应将能突出表现传统文化的题材引进课堂。如教师可以用雷锋的故事来教育学生乐于助人、甘愿奉献的精神;通过《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等课文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悯农》等古诗词展现劳动人们的辛苦,用来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等。这些题材都蕴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历史伟人的高尚情操,是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题材。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利用这些素材教育学生,以加强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

2.利用实践活动,宣传传统文化

教师可每周举行课前五分钟的传统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文化传播小能手”。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取一定的主题,规定每周进行一次五分钟的演讲,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学生可以介绍家乡的传统风俗习惯,可以介绍名胜古迹,也可以讲身边的英雄事迹等。这类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搜集资料、寻找题材,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进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诗朗诵活动,《三字经》《古诗三百首》等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这些经典文章不但好读好记,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通过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熟记这些诗词,让这些道理伴随学生成长。诗朗诵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临时发起的;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朗朗上口的节奏,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意境和丰富情感。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不能遗失的精神瑰宝。文化素养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所以教师应在小学课堂上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并尝试用多种方式在学生的文化素养启蒙之时,散播传统文化的种子,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着高尚情操,又有着远大抱负、自我价值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蓉.如何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7,(5).

[2]吕坤鹏.传承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运用古诗文现代教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学探讨[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7,(17).

[3]刘凤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小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