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内作业的意义、原则及策略

2019-09-26 12:38林惠静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小学数学

林惠静

摘要:课内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积累、对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保证课内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以“减负增效”为目标,遵循主体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原则,帮助学生通过完成课内作业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内作业  优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内作业的设计上,教师习惯于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课内作业,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内作业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内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习题,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数学情趣,培养数学习惯,开发数学思维。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并且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内作业的原则

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即强调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开放性原则,即要求课内作业的设计来源、结构形式及求解思路等具有开放的特质,以此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生活并逐渐适应; 第三,趣味性原则,即小学数学课内作业应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模式,能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成功地将“苦学”变为“乐学”,帮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内作业的策略

1.通过分层设计体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很容易局限于固定的框架范围,无形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优化作业形式,采用分层設计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三个层次布置课内作业:第一,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包含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第二,针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制定的附加作业,内容有一定难度;第三,自主探究性作业,可由学习能力强且愿意挑战自我的学生自行选择。

2.将“生活化”融入课内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生活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创设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完“百分数”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题:“小明家外出旅游,甲旅行社规定若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规定若买团体票则统一优惠70%,且这两家旅行社原始票价均为100元,问小明该如何选择才能省下更多的钱?”在课内作业中融入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迸发出思维火花,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3.让课内作业由“乏味”变为“趣味”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偏好,教师设计有趣的作业,往往更能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题,从而提高做题效率。因此,在设计课内作业时,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习题本身的兴趣点,合理采用游戏活动、情境创设等方法,使课内作业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内作业,采用分层设计、生活化和趣味化等方法,有效提高作业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促进学生持续、稳定、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司忠.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2]章华林.作业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谈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小学数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