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26 12:38胡国生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人文精神渗透

胡国生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人文素养。本文主要从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行隐性分层、挖掘人文因素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人文精神   渗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又夹杂着“污泥沉渣”。初中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当他们在自由的网络平台中容易迷失方向,于是逐渐学会在聊天中欺骗他人、在暴力游戏中发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的自我关怀,是对尊严的维护,是对文化现象的珍视,也是对人格的塑造和价值的追求,所以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将创新精神、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留出部分时间,引导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讨论。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但一些学生因认知水平有限,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课中内化,在“翻转”中提升自学能力,在体验中深化人文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确立研究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制作作品需要哪些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资料的搜索、与他人的交流,展开探究,最终完成作品。

如在教学《遮罩动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和一张有缺口的空白纸,让学生体验“看图识人”的游戏,并让他们说说如何实现游戏中的遮罩效果,学生通过移动“遮罩层”和“被遮罩层”,实现了遮罩效果。遮罩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场景,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缩短学生掌握“遮罩知识”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实行隐性分层

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智力、个性、兴趣等,形成个体差异,并且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明确分组分层情况,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让他们都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基础等实行隐性分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让A类学生坐在中间两排,让B、C类学生坐在两旁进行模仿,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互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基础题,让C类学生完成,以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为A、B类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隐性分层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升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促使他们学会了竞争,让他们以实际行为践行人文精神。

三、挖掘人文因素

教师要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创作情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在交流中树立自信心。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成为倾听者,尽量少插嘴,要等学生展示后才进行点评,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另外,教师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如在学习图像处理时,学生喜欢利用Photoshop软件合成图片,甚至有一位学生将伟人的头像换成自己的头像,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此时,有的学生进行了评价,也有的学生认为他不尊重伟人,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不当之处,使他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行隐性分层、挖掘人文因素等方法,让学生在习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滋养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精神渗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