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2019-09-26 12:38凡永涛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平化学交流

凡永涛

化学学科学习周期短,知识相对零散,学生如果学习能力不足,则难以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不擅长变通,只会闭门造车。讨论,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环境,强化生生之间的互动,加深生生之间的情感,将学与思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因情而论,以谈促学,促进理解

1.问题讨论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进行讨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第二,教师要将教材的疑点和难点、学生的争议点、知识的关键点写在黑板上,并做好标记,让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元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展开讨论,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氧气+氢气”“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过程,思考在化学过程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深入地了解原子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2.随机讨论

教师要具备灵活掌握课堂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听课状态与情绪反应,并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之间有交流,说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存有困惑之处;如果学生表达不积极,说明他们尚未深入地理解知识;当学生缺乏兴趣时,说明教师的导入还不够。此时,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学生不积极,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3.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让学”,即让学生归纳实验的操作步骤,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获得结论。教师不能直接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告知学生,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二、创设情境,选择时机,组织讨论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不能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要立足生本,组织学生异质分组,合理搭配,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有目的地交流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将优秀生与潜能生合理搭配,让优等生成为潜能生学习的引路人,也让潜能生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潜能生提高学习质量。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话题,要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发言,并善于倾听、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教师要走向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考顺序,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及时激励,有效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激励质量高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无论学生的讨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予以积极的肯定。有的小组思想不集中、态度不端正,教师要给予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个解决,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点燃天平上的蜡烛,观察天平上的指针有无变化?”有的学生说天平上的指针改变了,有的学生说天平上的指针不变,教师点燃了蜡烛,让学生观察天平一端上翘的现象。之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了。同时,学生在探究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有的学生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的质量会增加,有的学生认为反应前后的质量会减少,還有的学生认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假设,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方案。教师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生生间的互评。另外,教师不仅要关注讨论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交流的过程,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思路是否清晰,倾听是否专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积极交流,融入情感,让他们在信息的分享、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中提升化学素养。

猜你喜欢
天平化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交流平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倾斜的天平
简易天平
比轻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