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19-09-26 12:38温圣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本文学高中语文

温圣华

传统文化不只是文学史上的发展经验,还是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针对怎样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内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若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本知识。高中语文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本,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作为导入,引出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形势下如何说服秦伯不但撤走秦军,还派兵保卫郑国,接着参考相关资料,带领学生了解《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烛之武这个人物。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文章背景,介绍秦晋围郑的形势图,向学生进行拓展,讲述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打郑国,让学生讨论烛之武如何一步步说服秦穆公,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进而引导学生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至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设教学氛围,激发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教师应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集中注意力,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讲述司马迁因仗义执言惨遭酷刑而发愤著书,写下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呕心沥血书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故事。秦国想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吞并六国,而赵国倚仗廉颇、蔺相如保卫了国家安全,文章讲述的就是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交代作者和故事的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积极参与教学的氛围。教师将经典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作者的文学素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阅读古代名著,提高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必定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古代名著,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代名著来传承传统文化。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给我国文学带来的影响,介绍它创作的文学背景:“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封建主义体系发生碰撞,使当时处于萌芽阶段的民族主义思想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曹雪芹以《红楼梦》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兴衰的历史趋势。”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阅读全书、学习古代名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它是我國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工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封建统治昏庸无道,外族入侵,民不聊生,致使农民起义接连爆发的故事,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最精彩的回目,它详细地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逼、再逼、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怒杀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文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开展都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主题阅读,了解文章内涵,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启发学生关注自身价值观的养成。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知识是从课本中获取的,远离学生的生活,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著名的历史人物,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风俗人情。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乡过端午节的素材,了解关于端午节都流传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并与其他学生分享,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作用,将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有效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课本文学高中语文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文学小说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