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判的光芒照耀庄园

2019-09-26 12:38姜建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奴役拿破仑斯诺

姜建红

《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篇寓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在英格蘭曼纳庄园里,一群动物爱到主人琼斯的压迫,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役,生活条件恶劣。在公猪老麦哲造反遗言的鼓动下,动物们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推翻农场主的革命。在领头猪拿破仑的统治下,政权又由民主制堕落为独裁制,庄园复名为“曼纳庄园”,其他动物的生活惨状更甚于革命前。为何以革命的形式推翻了农场主的压迫与剥削,却又最终回归原点,甚至比原来生活得更凄惨?究其原因,动物们缺乏批判意识是主要因素。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动物们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一、对于矛盾的批判——人类并不完全是“自由”的根源

“有一个答案可以解答我们的所有问题,我可以把它总结为一个字——人,人就是我们唯一真正的仇敌。把人从我们的生命中消除掉,饥饿与过度劳累的根就会永远拔掉。”这是老麦哲做的“一个奇怪的梦”:“只要驱除了人,我们的劳动所得就会全归我们自己,而且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就会变得定神而自由。”

可是试问一下:每个动物都生活得痛苦、备受奴役吗?它们的痛苦和奴役仅仅是人造成的吗?至少对于母马莫丽、驴本杰明和乌鸦摩西来说,它们并没有所谓的痛苦和奴役,还有猫和老鼠等。那么,为什么动物们对老麦哲的话深信不疑呢?“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作为“中等白鬃毛”奖得主,老麦哲在动物农场里德高望重,而且它见识多广,让其他动物对它的话没有丝毫怀疑。动物们对“权威”怀有巨大的敬畏和仰慕,正如勒庞所说:“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完全麻痹我们的批判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对部分动物来说,人类确实造成了很多的痛苦和奴役,但人类并不是所有厄运的制造者,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

二、对于幸福的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未来不一定比现在更幸福

在老麦哲的鼓动下,动物们一致将人类作为唯一的敌人,它们认为,只要将人类赶出农场,就可以为自己劳动,有充足的粮食、自由的休息和完善的退休制度等。但消除了人类,它们就能真正幸福或空闲吗?

“几年前,它们为推翻人类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不是现在这种情形,这更恐怖的场面和残酷的屠杀并不是那天晚上他们在老麦哲第一次鼓动起义时所期望的。如果问它对未来有什么憧憬的话,那便是希望有这样的社会:在那里,动物们不用忍受饥饿及鞭子的折磨,一律平等,量力而行,强者保护弱者。”可是,期望、憧憬与现实相距甚远。“它们知道目前的生活艰辛而穷困,经常饥寒交迫,通常除了睡觉就是一直工作。但无疑过去的日子更辛苦。他们乐于相信这些。此外,过去他们曾经是奴隶,但现在自由了。”终其一生,动物们都在被奴役。

总之,动物们吃得更差了,睡得更晚了,做得更多了,自由更少了……它们在胜利后比革命前过得更不幸福,更没有空闲,终究没有迎来“金光灿烂的明天”。

三、首领选举中批判思想的缺失——如何对待“武力夺权”和“发表意见”

在赶跑了农场主琼斯之后,动物们开始自己管理农场,并改名为“动物农场”。动物们没有通过正式的选举,就让拿破仑和斯诺鲍担任实际的管理工作,在它们心中,只有猪才有能力掌管农场。更重要的是,它们认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谁来当无所谓。然而,在拿破仑眼中却不是这样的。在一次是否修建“风车”的大会上,拿破仑和斯诺鲍发生了分歧,但有分歧不要紧,可以召开大会,公开辩论。可这时,一个让所有动物们都意料不到的现象发生了,拿破仑放出了它从小养大的九只烈犬,扑向了正在发表演说的斯诺鲍,斯诺鲍落荒而逃,拿破仑大获全胜,凭借“武力”登上了首领的宝座。面对拿破仑的暴力行为,动物们没有任何反抗,即使是身强力壮的鲍克瑟(当3条狗猛地扑向他时,他差点把这几条狗踢死)。

动物们是否思考过拿破仑为什么要对斯诺鲍动武?拿破仑凭什么对斯诺鲍动武?拿破仑以后会不会对自己动武?动物庄园才刚刚成立,拿破仑就敢私自动武,那以后会怎样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拿破仑第一次施暴后,如果动物们能进行强力声讨、舆论压力、武力干预等,拿破仑就可能不自觉地在内心为自己打上“施暴者”的标签,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收敛乃至停止。可惜的是,动物们没有出现任何反抗,于是拿破仑的“武力”越演越烈。

四、独裁集权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如何对待“专制”与“蛊惑”

动物庄园建成后,拿破仑就用他个人的思想取代集体的思想,且在行动上为所欲为。面对拿破仑的武力统治,动物们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其中,以鲍克瑟为代表,“我实在不能理解,我不敢相信在我们庄园里竟会发生这等事,这一定是由于我们的失误而造成的”。鲍克瑟不但没有反抗,甚至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这个受害者身上”。鲍克瑟接受了‘拿破仑同志的话永远是对的这句座右铭,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会更努力地工作的补充。”正如古斯塔夫·勒庞所说:“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这在任何时代概无例外。”

在小说的最后,拿破仑大宴其他农场主,“外面的动物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到人;但已经无法分清彼此了”。因为拿破仑更了解自己的“战友”和同伴,新的压迫和控制手段比旧的统治者更有效、更成熟,也更具有合法性,一个新的更为专制的时代正式开启。

我们或许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将其光芒照耀在农场的第一个角落,实现真正的“民主”,或许不断循环的恒定模式才能得以终结。

参考文献:

[1]乔治·奥威尔,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一九八四、动物庄园[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2]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奴役拿破仑斯诺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文学家笔下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