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2019-09-27 06:38李佳睿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策

【摘 要】 本文作者透过自己跨文化的生活经历,反思当前蒙古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蒙古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政府和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强化蒙汉双语教学。

【关键词】 蒙古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对策

一、引言

我从小生活在中原汉文化环境里,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我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以往对内蒙的了解,主要来自电视剧和媒体的宣传,了解蒙古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草原上有各式各样的蒙古包。内蒙古有羊毛衫、吃不完的牛羊肉、蒙古族从小喝牛奶。也在课本、电视、网络上了解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先后统一了天下,文治武功非常伟大。当我真正来到准格尔旗求学的时候,才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并非是全是蒙古族,而是汉族人口占了大多数,随着蒙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互相学习彼此的文化,蒙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对蒙古族文化了解的增多,蒙古族的名字很有意思,我也让蒙古族同学给我起了一个蒙古族名字——那拉,意思是太阳,向太阳一样爱笑。去同学家做客,参观博物馆,我才慢慢发现蒙古族文化远不是我心目中的蒙古族民族符号。尤其是朋友参加一次那达慕大会,从那达慕大会的入场仪式中可以认知搏克服饰、苏勒德、哈达、骑手、马头琴、勒勒车、蒙古包等文化符号及其意义,从竞技内容中会获得有关赛马、搏克、射箭、蒙古象棋等比赛的知识和智慧。第一次看到赛马比赛,赛手竟然不是坐在马鞍上,而是脚踏马鞍、臀部悬空、身体前倾的姿势,参赛的都是年轻人,都是比较“瘦小”的人,这让我十分震撼。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勇敢、智慧、自信、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步履维艰。从中原到内蒙地区求学的我,有了独特的跨文化的生活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结合我自己的观察和反思,谈一谈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一些困惑及解決路径。

二、困惑

1、“商店贩卖的民族文化”,“隐藏在民族博物馆里的文化”

随着年龄增长,我了解到的蒙古族文化越来越多,街道两边的商场里有蒙古族特产,如马奶酒、牛羊肉制品、风干羊肉,有我最喜欢吃的烤全羊、烤羊腿、手扒肉,但是更令我震撼的是蒙古族的工艺品,比如狼牙项链、牛角梳、羊毛毡画、银质酒器、蒙古族壁挂画、蒙古族传统刺绣等等,对了还有漂亮的小靴子。但这些都是“商店里贩卖的民族文化”、“隐藏在民族博物馆里的文化”。牧民失去了原有的牧场、牛羊,以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游牧文化走向了农耕文化,草原变成了耕地,逐渐变得和中原老家一样,种植玉米、大豆,大街上,看不到蒙古族特色建筑、特色服饰、手工艺品,现代化、城镇化推进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都市,现代汽车、摩托车,再也看不到蒙古包、成群的牛羊。蒙古族人民历经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存智慧却成了“落后”代名词,人们追求现代化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带来的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2、整齐划一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我们生活、学习、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建筑、大门的风格、教室内墙壁的贴纸、走廊、餐厅、操场等无不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心成长。但从整体上,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中原的学校没有差别,如果不是知道班级有蒙古族学生、学校蒙语授课的班级,我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个多民族学校。学校只有办公楼里贴着蒙古族特色的壁画,教师办公室有一些民族工艺品,还有一些用蒙语写的警示名言。在校园里看不到蒙古族特色服装,不仅如此,蒙古族学生对话交流的语言也是汉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母语都没人讲了,那这个民族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3、课外的游戏、体育活动中,很少有体现蒙古文化特色

课外活动是我们最向往的事情,但也和中原一样,跑步、站军姿、自由活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这一套模式,尽管能达到磨练我们意志力、增强我们体制、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但是这种体育活动缺少创意,无法带动班级学生的参与意识。反而那些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在蒙古族学校开展的红红火火,我们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隔壁学校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和谐身心发展,也能通过民族体育活动感受民族体育所包含的蒙古族的生存智慧。

4、缺少“民族文化渗透”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再次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所有的教育都是以应试为目的,凡考必教、凡教必考,哪些不会进入考卷内容的重要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很少在课堂上呈现。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我们学校教师毕业于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院校,他们多是来自中东部地区的汉族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对蒙古族文化了解也非常少,课堂教学中很少专门涉及蒙古族历史、生活、人文方面的内容,更鲜有蒙古族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歌谣。叙事诗中保存了有关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产生的哲学观念,记录了蒙古族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当然蒙古族各式建筑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数理化的文化知识。

三、相关的对策思考

蒙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蒙古族人自己的使命,更应该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

1、政府和学校层面,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

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让博物馆里的文化“活”起来,如打造特色民族村寨,保护蒙古族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蒙古族文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蒙古族那达慕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学校校园文化展览增加民族文化的部分和内容,如宣传蒙古族历史、人文,不仅仅关注蒙古族特色饮食、民族工艺品。更要通过这些去学习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关注游牧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变迁过程中,蒙汉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哲学;在长廊里悬挂蒙古民族美食、服饰、道具、传统节日等为内容的宣传板,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走进班级,独具特色的班级布置、应该渗透着民族文化及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2、推动民族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

蒙古族传统文化习俗,如摔跤、赛马、射箭等竞技项目都体现了蒙古族尚力、尚武、尚智、尚勇的英雄主义性格特征、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直、勇敢、机智、敢于拼搏的信念。例如可以开设蒙古式摔跤、蒙古象棋、民族舞蹈、马头琴、四胡、民歌、书法、版画、剪纸特色班;射箭、武术、花样跳绳、蒙语口才等特色班;努力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我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参加特色班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寓教于乐,既达到了和谐身心的目的,也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3、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

学校顶层设计,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考虑学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中东部的汉族,很少接触民族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邀請熟悉蒙古族文化历史相关的人员,进课堂讲授相关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二,要加强师资培训,培养教师文化敏感性,不仅关注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如牛羊肉、羊毛衫,还有民族工艺品。更要关注这些民族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价值,发现蒙汉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其三,加强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民族文化探究项目,如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民族文化符号,增强蒙汉文化的联系,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民族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4、强化蒙汉双语教学

蒙古族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适应主流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符号资本,但是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强化母语的教学和学习。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学前阶段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蒙汉双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蒙古族学习汉语,而且汉族也要学习蒙古语。这样蒙汉语言才是一个平等地位,双方互相承认和尊重,民汉关系才会真正实现“三个离不开”。

【参考文献】

[1] 梁琳.论蒙古族生态价值观在教育中的传承[J].河套学院论坛,2018,15(02)39-41.

[2] 何玉芝. 蒙古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A].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C].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中国高教学会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数学教育会,2016.9.

[3] 满都玛.浅论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16-17.

[4] 丁福柱.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中国民族教育,2015(04)41-43.

【作者简介】

李佳睿(2002—)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