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019-09-28 13:39王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王美

【摘要】 目的 探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90例接受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发生时间和用药方式。结果 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63.33%, 口服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36.67%。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患者占比为73.3%, 出现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占比为14.4%, 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的患者占比为5.6%, 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患者占比为3.3%, 出现呼吸系统反应的患者占比为3.3%。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年龄≤17岁者占比为0, 18~30岁者占比为11.1%, 31~40岁者占比为37.8%, 41~50岁者占比为18.9%, 51~60岁者占比为23.3%, ≥61岁者占比为8.9%;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主要分布在31~40岁年龄段, 其次为51~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在给药后≤30 min占比为56.7%, 30 min~2 d占比为22.2%, 2 d~1周占比为16.7%, ≥1周占比为4.4%;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段主要为给药后≤30 min。结论 为减少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需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把控用药禁忌, 明确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用药, 用药后需严密观察, 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69

临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 氟喹诺酮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显著提升了药物的脂溶性, 增强了药物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 对提升药物的浓度并且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有显著的作用, 此类药物虽然有良好的疗效和杀菌效果, 但是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普遍较高, 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部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针对其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用药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90例接受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7例, 女33例;平均年龄(37.18±5.26)岁。排除严重精神异常、恶性肿瘤、语言功能障碍或孕期及哺乳期等特殊情况的患者。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盐酸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50015)、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67724)、盐酸环丙沙星片(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3506)和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陕西金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574)。

1. 3 观察指标 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方式(静脉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不良反应症状、年龄分布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症状分为皮肤过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等)、消化系统反应(呕吐、腹痛等)、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等)、心血管系统反应(静脉炎、胸闷等)和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等)。

2 结果

2. 1 给药方式 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63.33%, 口服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36.67%。见表1。

2. 2 不良反应症状 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患者66例, 占比为73.3%;出现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13例, 占比为14.4%;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的患者5例, 占比为5.6%;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患者3例, 占比为3.3%;出现呼吸系统反应的患者3例, 占比为3.3%。见表2。

2. 3 发生不良反应年龄分布情况 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年龄≤17岁者占比为0, 18~30岁者占比为11.1%, 31~40岁

者占比为37.8%, 41~50岁者占比为18.9%, 51~60岁者占比为23.3%, ≥61岁者占比为8.9%;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主要分布在31~40岁年龄段, 其次为51~60岁年龄段。

2. 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在给药后≤30 min的51例, 占比为56.7%;在给药后30 min~2 d的20例, 占比为22.2%;在给药后2 d~1周的15例, 占比为16.7%;在给药后≥1周的4例, 占比为4.4%;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段主要为给药后≤30 min。

3 讨论

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损伤相对较小, 但较容易使患者产生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主要是由于氧气和光作用会导致药物生成单线态氧, 过氧化损伤患者的细胞膜脂质, 进而破坏了细胞抗氧化机制, 导致引发肺损伤[3]。在对患者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 须严格把控该药物的途径和适应证, 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升预后效果[4]。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 需要为患者进行药敏试验, 无论是静脉注射给药还是口服给药都需饭后给药, 且最初用药时剂量不宜太多, 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时需要控制滴速, 并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滴速和用药剂量[5]。长期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容易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发生精神异常或癫痫等病症,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该类药物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 如果患者既往病史中有神经系统类病史则禁止采用该药物;若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过敏史等情况则谨慎使用该类药物;若患者有光敏性药疹史需对患者采取夜间用药, 并且避免阳光照射, 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6-8]。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90例接受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该类药物主要是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 但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 以男性患者居多, 主要分布在31~40岁年龄段的患者,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皮肤过敏性反应, 一般发生于给药后≤30 min。综上所述, 在采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如果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需要在用药后30 min内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对策;重点监督中年患者用药, 并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和适应证等, 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4):158-159.

[2] 吴静. 65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探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8):107.

[3] 孔令波. 临床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中外医疗, 2016, 35(25):129-131.

[4] 黄李焘.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华夏医学, 2016, 29(3):137-139.

[5] 冯娟, 赵锐, 夏莉莉.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9):154-155.

[6] 李艳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4):79.

[7] 韩雪. 某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8(3):37-39.

[8] 韩钢, 张茂勇.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医学信息, 2014(37):315.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涌泉穴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