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9-28 13:39黄秀铨钟夏霞陈柳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效果

黄秀铨 钟夏霞 陈柳明

【摘要】 目的 研究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床头抬高角度随机分为0°组、15°组、30°组、45°组, 每组30例。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 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变化, 并进行床头抬高角度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0°组、15°组、30°组、45°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6±8.3)、(100.7±8.1)、(91.3±7.9)、(73.6±4.6)mm Hg(1 mm Hg=0.133 kPa), 颅内压分别为(19.3±3.1)、(17.7±2.6)、(14.6±1.7)、(10.9±1.3)mm Hg, 脑灌注压分别为(71.6±5.6)、(70.5±5.7)、(70.1±5.1)、(62.6±4.3)mm Hg。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床头抬高0°~45°, 随着角度增加, 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0°~30°, 随着角度增加, 脑灌注压呈轻微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4, P>0.05), 而当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 患者脑灌注压下降最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床头抬高角度与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1、-0.798、-0.463, P<0.05), 且床头抬高角度与颅内压相关性更显著。结论 床头抬高角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头部抬高至30°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同时可保证有效的脑灌注, 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颅内压增高与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 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显著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 床头抬高角度;颅脑损伤;脑灌注压:颅内压;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75

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创伤性颅脑损伤, 是一种常见的急诊重症创伤, 我国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较高, 可达48%[1]。为了能够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在进行持续的降压治疗及脑灌注控制的同时, 需要对患者实施精细的护理干预。而头部抬高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早期治疗中的一线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本研究为探讨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特选取12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深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4例, 女36例;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41.2±16.1)岁。将所有患者按照床头抬高角度不同随机分为0°组、15°组、30°组、45°组, 每组30例。0°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9例;年龄15~69岁, 平均年龄(40.5±13.1)岁。15°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8例;年龄16~69岁, 平均年龄(41.5±12.9)岁。30°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41.7±13.5)岁。45°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9例;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41.1±14.2)岁。四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注意事项均已事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并签署相关书面说明。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无血压异常史, 且收缩压为90~140 mm Hg, 舒张压为60~90 mm Hg;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③颅脑CT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躁动不安无法配合护理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日常监测 分别对四組患者实施持续的颅内压监测, 并应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对患者平均动脉压进行测试,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正常值为70~100mm Hg。

1. 3. 2 护理方法 采用抢救床精确调节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具体操作流程:辅助患者仰卧于抢救床上, 固定其头部, 并将患者置于水平位置, 尽可能避免压迫其颈动脉, 随后分别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45°, 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1. 4 观察指标 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 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变化, 并进行床头抬高角度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相关性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四组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比较  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床头抬高0°~45°, 随着角度增加, 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0°~30°, 随着角度增加, 脑灌注压呈轻微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4, P>0.05), 而当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 患者脑灌注压下降最显著。见表2。

2. 2 床头抬高角度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以及脑灌注压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床头抬高角度与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1、-0.798、-0.463, P<0.05), 且床头抬高角度与颅内压相关性更显著。见表3。

3 讨论

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床头抬高0°~45°, 随着角度增加, 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0°~30°, 随着角度增加, 脑灌注压呈轻微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当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 患者脑灌注压下降最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床头抬高角度与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1、-0.798、-0.463, P<0.05), 且床头抬高角度与颅内压相关性更显著。当患者床头抬高角度增大时, 其颅内压虽然出现明显降低, 但脑灌注压也随之降低, 这些现象在抬高角度至45°时更显著。

当颅脑受到损伤后, 患者的神经调节机制会出现障碍, 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 患者回心血量明显减少, 从而导致动脉血压明显降低[2, 3]。就床头抬高对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而言, 颅内压是患者颅内组织、脑脊液、血液等3种内容物对患者颅腔壁造成的压力[4-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床头抬高过程中, 特别在0~45°的情况下, 患者颅内压明显下降, 且在45°时下降最显著。但当患者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 在患者颅内压下降的同时, 其脑灌注压也明显下降。导致此现象的主要机制在于, 抬高床头会使患者的静脉压降低, 患者的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明显加快, 使颅内血容量迅速降低, 同时因为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 患者脑脊液会向脊髓蛛网膜的下腔移动, 两者共同作用使体位性颅内压的作用更加明显[7, 8]。

综上所述, 床头抬高角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头部抬高至30°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同时可保证有效的脑灌注, 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颅内压增高与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 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显著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旭, 李志伟, 郭雅琼, 等. 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与重症颅脑损伤急性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14, 43(5):115-118.

[2] 唐翠, 王滨琳. 小组干预模式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照护者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6):660-664.

[3] 丁欣然. 盲插鼻空腸管和鼻胃管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响的比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9):1067-1071.

[4] 黄春敏, 孙剑虹. 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1):29-34.

[5] 朱丽莎, 陈香凤, 李育苏, 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伴胃内容物反流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2):103-106.

[6] 张华, 肖立, 高燕飞.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变化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2, 26(14):1324-1325.

[7] 兰艳. 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0):169-170.

[8] 鲁林, 陈昕. 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观察与护理.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11):101-102.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护理效果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