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偏深情

2019-09-28 02:46李宇博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细品深情灵魂

李宇博

合上书,起身,凝立窗前,拥风入怀,清爽自然;缥缈月光,沁入心田;深邃夜空,繁星绚烂;百鸟归巢,酣然入梦;秋虫入穴,低吟浅唱。远处几家灯火,星星点点,似成燎原之势,灯下,应如我,夜读人,沉醉于汉字,忘了紧张,忘了忙碌,褪去浮躁,任凭汉字洗净铅华,还原内心的宁静,得悟深情。

白天,繁华的都市,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行色匆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卸掉紧张,拖着疲惫,匆匆回到家中,或许你会打开电视机,在荧屏闪烁的光亮间,放飞自我;或许你会急于掏出手机或打开电脑,晒照,发圈,聊微信,刷微博;或许你索性直接与周公相约。可随性惬意之后,是否又会萌生心无所依,情无所寄之感呢?

若有,别急,去寻汉字之迹。不急不躁,在静谧的夜里,点一盏灯,执一支笔,捧一本好书,唤醒沉睡的汉字,在书中穿梭、畅游、沉醉……

面对或方或长、或圆或扁的汉字,慢品,方能出韵;细酌,才可生情。抛开疑似炎凉的世态,沉醉于汉字,犹如清风拂过水面,不见波澜,却旖旎了一帘池水。唯静、唯痴,用心将沉睡的汉字唤醒,与其细聊慢叙,共舞深情。

一个00后的弄潮儿,成长于大数据时代,却不知从何时起,喜闯汉字世界,习惯于夜读来沉淀浮躁,痴迷于写作来过滤情感。坦白言,如此,只为避开世间薄凉,活得深情。

少时闲暇,总能捡起串串汉字,从中感悟,曾记得这么一段: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细读,颇有《诗经》之韵,重章复沓,回环叠唱。区区三十二字,道尽复杂难解之愁绪——“你喜欢了这世间的很多东西,却又一一敬而远之,我害怕你心上的我,也被辜负”——“恋与不恋,为之奈何”之情躍然纸上。品此好篇,深表惊叹,此刻,你是否还对“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心存疑虑呢?

多年来,我与汉字相恋,牵动几多深情,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共鸣,让深情的灵魂与汉字不期而遇。

如今,试卷一打一打向你扑来,考试一轮一轮向你逼近,你不得不预习、复习、刷题,周而复始,“快节奏”迎接一切。为了迎考,提倡快速阅读,“品汉字,悟情深”的时光只能暂时搁浅。因为“快”,世事变得薄凉,汉字仅能作为提供信息的载体。满载深情的汉字被迫蜷缩在纸间,黯然神伤。难道细品汉字的时代真要在挤地铁、刷微博、超级记忆术、题海战术中“断层”了吗?

非也非也。在无数喧嚣中,《朗读者》悄然发声。它,反映着主持人董卿对汉字文学的敬仰——董卿自小与诗词歌赋为伴,或抄或背,用灵魂感悟,以情感浸润,深情在岁月里沉淀,转化为她独特的知性魅力。同时,它,也激荡起朗读嘉宾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体验。那些萦绕在耳畔的文字,已不再是别人的世界,而是经过深入品读的,一种文字与生活的交融,渗入心灵,印刻情感。

当然,智能搜索、快速阅读让我们在获取信息时更高效,大量的信息填鸭式塞入大脑,知识充盈一身。看似渊博,可回归生活,一旦输出,这种未经深加工的信息知识,没有心灵的共鸣,未经情感的渲染,搬出来,自然显得生硬、清冷,堪比骷髅。而只有类似于《朗读者》这样的输出,才能真正形成强烈的情绪磁场,引起共鸣。

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大数据时代,面吃速食面,车跑高速路,这些快速高效的事物,正推动着我们的物质文明飞速向前发展。但是,于丰盈的物质生活背后,我们猛然发觉,已走得太远,离了汉字,失了灵魂。空虚,甚至贫乏得令人窒息。

那么,何不静下心来?放慢节奏,执一支笔,捧一本书,细细品悟,让心穿枝拂叶在字里行间,温润灵魂,活得深情。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抒情散文,文章紧扣“感受汉字”这一主题,不落俗套,立意新颖。紧紧围绕“汉字偏深情”这一思想主线(文中“偏”即“颇”),边抒情边议论,从细品汉字,感悟深情,到如何细品及品后对灵魂的滋养温润,活得深情,笔者娓娓道来,层层深入,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文章以夜读汉字后的深情感受开篇,点明主题,寓情于景,引人入胜。中间用“慢品汉字”与“快时代”做比对,以情说理,亲切感人。最后,以呼吁“快时代”的人们放慢脚步,细品汉字,湿润灵魂,活得深情为结尾,照应前文,首尾呼应,水到渠成。全文语言绚丽清新,节奏明快,颇有韵味。

猜你喜欢
细品深情灵魂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深情
你品,你细品
品茗
艺术与优雅的邂逅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灵魂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