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9-09-28 02:38李京琳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采茶戏传承历史

李京琳

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流行于赣南地区,由客家人创造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地方的戏剧。赣南采茶戏源于生活,与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紧密结合,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采茶戏的兴衰成败也与客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采茶戏的历史,并主要从创新、教育、市场三方面来分析采茶戏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采茶戏;历史;文化;发展;传承

采茶戏是采茶、采茶歌、花鼓等民间小戏的统称。它是由采茶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戏曲种类。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是江西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气息浓郁。但关于赣南地区采茶戏的研究甚少,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在整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系统的研究补充和丰满赣南地区采茶戏。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在早期费源禄的《节序诗·清明》中就记载过赣南地区人民采茶时的情景:“邻厨妇蒙青枫火,御宛莺卸绮百花。走狗斗鸡寒食后,山歌又见采山茶。”从这几句诗可以感受到采茶人在丰收时唱着采茶歌的那种喜悦。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赣州市安远的九龙山一带,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龍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江西省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流沙河曾说“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赣南客家采茶戏就是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的起源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安远,信丰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士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舞的基础上形成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久的历史。

明朝,赣南、篮东、蠡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离不开赣南的茶山,赣南山区气候温和,环境适宜种茶叶,因此茶山在赣南地区是很常见的。清曾燠在《江西诗征》中也曾经写道:“江西妇女春日采茶,编歌联臂唱和,诸郡间有异同”。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早期采茶戏的起源是跟茶山和采茶人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茶山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当地的民情风俗,采茶的人们在劳作时也需要有娱乐活动,通过这些娱乐活动来释放内心情感,享受丰收喜悦,采茶戏便依托茶山孕育而生。

二、赣南采茶戏剧目和表演

(一)赣南采茶戏剧目

1、贴近生活,反映现实

采茶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日常以及当下社会风气等内容,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比如在当时很火的《三世仇》,就是根据当时土地改革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作品,《送子当红军》《莲妹子》《山情歌》等作品,都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2、戏剧色彩,风趣幽默

好的表达技巧能让原本丰富的情节更加吸引人,而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中的语言表达运用了许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谐音、反话正说、歇后语、谚语等,这种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幽默有趣,更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二)赣南采茶戏表演

1、“三绝”形式

赣南采茶戏在表演时最常用到的道具之一就是扇子,别看一把小小的彩扇,在表演者的手中可以将其摆出各种形状,各式各样的扇子花,可以帮助表演者传递情绪,也可以将情绪夸张放大,甚至可被拟作生活中的劳动工具等,一把小小的扇子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矮子步这个动作就是根据采茶人民在采茶时的动作改编而来的一种表演方式。人的身高一般比茶树高,因此在采茶时必须要弯腰采茶,并且在前往茶区的过程中需要上山,采茶者的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此动作便由此获得启发。矮子步一般是丑角的表演动作,矮子步这个特具特色地舞蹈动作为赣南采茶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和艺术表现力。

单水袖与戏曲中的双水袖相呼应,戏曲中是两手的袖子都很长,而在赣南采茶戏中则是单手袖子比较长。在表演时,单手袖动作和扇子花是配套的,一手用扇子表演动作,另一只手则利用袖子的长度,挥舞出各种动作,两手一起表演。单水袖的动作有“抓袖”“百年袖”“腋下袖”“缠腰高抛袖”等。

2、“三脚班”形式

三脚班即“两旦一丑”,采茶戏的演出一般主要有三个人完成,被称为两旦一丑。比如,在采茶戏《补皮鞋》中有阿祥古、妹子、老娘三个角色;《挖笋》也是由爆脑子、妹子、嫂子表演完成。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的采茶戏,基本都由三个人完成,偶尔需要配角的加入,但是时间也不会太长,都是穿插式的进行。也正是人少,采茶戏才能更加便利的辗转各地表演,也为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

三、赣南采茶戏传承现状

(一)观众群体缺失

现在主要还会看采茶戏的一般都是在农村,而观众一般都是老人和小孩儿,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即使是留在家的也鲜少对采茶戏感兴趣。老人看采茶戏是因为从小受到影响,对采茶戏有感情,小孩儿大多是跟着老人一起观看。如今农村许多采茶戏也仅仅是因为风俗需要,不敢轻易打破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表面尚存的热闹之下,实际上是严重的观众群体缺失。

(二)人才严重匮乏

采茶戏在受到影视业冲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许多采茶戏的表演者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弃采茶戏而进入影视行业,影视行业的高薪也让许多采茶戏表演者无法继续坚持,采茶戏因此遭到冷落,便产生了恶性循环,采茶戏的沉寂更加无法吸引人才,由此形成了采茶戏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剧情过于陈旧

采茶戏的剧情完全来源于农民的生活,讲的多事农民的辛劳、群众之间的情感、阶级的斗争,在过去之所以能收到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剧情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剧情保留到现在,早已不是农民的生活状况,自然很难引起共鸣,采茶戏的剧情急需要创新的作品,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来让剧情更加现代化,与时代接轨。

四、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措施

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目前面临着许多危机,我们要想传承赣南采茶戏的风采,让赣南采茶戏得到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创新,这样才能为赣南采茶戏注入新鲜血液;其次是教育,教育乃文化之本,不管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加大对采茶戏的宣传和教育,担起传承赣南采茶戏的责任;最后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方振幅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让采茶戏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从创新角度分析

历史是发展的,赣南采茶戏也应该是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存其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精彩部分,对于已经僵化的固有模式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应该及时抛弃,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应该结合现代戏曲的特点,对传统剧目进行二次创作。

1、革新传统观念

笔者认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根本上是观念的创新,只有在观念上根本的摈弃封建陈旧的东西,才能试图接受新的东西,才能打开视野,继而创作出与时代相结合的作品。

赣南采茶戏必须是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而且必须有人首先从观念上有创新的意识,带头进行革新。对于传统剧目中存在的淫秽情节、粗俗不雅的文字等不文明的元素要及时抛弃。

2、音乐类型多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内涵和乐器都与过去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采茶戏的音乐创作方面既要注重保留传统,也要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既要保留音乐丰厚的底蕴也要加强音乐的通俗性,更要开发采茶戏音乐的商业性和娱乐性。

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是采茶戏发展的根本,只有作品紧跟时代,观众才能更加接受传统的采茶戏。剧本的改编、音乐的选取、唱腔的创新等等都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是否可以尝试曲牌和板腔综合运用等等。但同时也要最大基础上保持“茶味”,不能丢失了赣南采茶戏原本的味道。

(二)从市场角度分析

“商品化”“产业化”是市场化的标志。随着音乐的商品价值逐步增值,音乐事业会成为而且已经成为蕴含无限商机的市场。要想赣南采茶戏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挖掘采茶戏的市场性,让采茶戏的音乐性和市场性融合,走“通俗音乐”式文艺发展之路,必将走出保存赣南采茶戏音乐的最佳途径。

1、结合旅游文化

要想开发赣南采茶戏的市场性,就必须探索一条能够和老百姓日常消费紧密相连的道路。在物质文化日益满足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更渴望能够得到精神的释放和满足。赣南采茶戏可以和旅游文化相结合。

在赣南客家地区的旅游景点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采茶戏表演会或者是客家音乐会,既能和景区的文化融合,加强游客对于地区的文化熏陶,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将赣南客家文化营销出去,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让赣南采茶戏成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文化产业,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动力。

2、利用数字媒体

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电台等当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和传播,也是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戏曲专栏CCTV11,是只播放各种戏曲的一个频道,这为戏曲的保护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方式值得地方适当效仿,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播放采茶戏的电视频道、网站、电台,更甚者可以为赣南采茶戏拍一部微电影,以现在最流行的方式将赣南采茶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可以让一条新闻或者一个视频瞬息穿越全国各地,赣南采茶戏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打开属于采茶戏的世界大门,让赣南采茶戏走向更加辽阔的地方,让赣南采茶戏随时随地可以被人传阅、欣赏、下载和学习,赣南采茶戏的市场推广必须要利用好这一点。

五、结语

本文整理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和特点等,重点分析探讨如何让赣南采茶戏在现代化戏剧的极大冲击之下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赣南采茶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剧目内容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表演形式丰富且独具特色,就是这么有特色的地方戏剧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危险,笔者认为作品的创新是根本,教育、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动力,赣南采茶戏只有不断不断吸收兄弟剧种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养料,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芳.赣南采茶戏的语言艺术[D].暨南大学,2015.

[2]谭钰婷.赣南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采茶戏传承历史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新历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