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维目标 创新语文教学

2019-10-06 03:34陈建荣
文理导航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内涵

陈建荣

【摘 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直接体现出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也反映出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去思考,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把新课程真正落到实处,以此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内涵;价值;应用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的价值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内容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在《西湖的“绿”》的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三)教学过程实践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具体、生动形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调强化体验。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介质。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四)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过多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会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如,在学习《春》这篇写景文章时,教师可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如,可在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同学进行演讲、开辩论会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此外,我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应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

(五)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回答后可以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对“愚公移山”一事你持何态度?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多数同学表示赞成,并要学习他不怕困难的精神,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但也有个别同学持反对态度,主张搬家或绕道而行,批评愚公不知变通等。同学争论起来一时难分高下,最终焦点落在老师的评价上。我们老师在总结时可以说: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大家讲的都有道理,特别是持反方意见的同学,发言能与众不同,表述自己独特的见解,真了不起!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培养了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而且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不仅如此,此方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经常多用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相信自己,你們会读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等。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总而言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直接体现出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也能反映出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三维目标的含义,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课程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J].江西教育,2015(03)

[2]李爱雪.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J].求知导刊,2018(12)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