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论述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2019-10-07 14:20张璐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风习近平

张璐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阐释了习近平家庭观中的美德教育内容,提出了习近平关于家庭思想建设的时代价值:注重家庭,培育家国情怀;注重家教,发扬传统美德;注重家风,形成社会良序。

【关键词】 习近平;家庭;道德教育;家风

卢梭在《爱弥儿》开头中这样写道:“我们在出生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需要的东西,全都是由教育赐予我们。”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人们“只是他们的教育的产物”。人生初始,从道德上讲,只不过是一张白纸,只有通过外在的道德教育,最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道德人格。在这个和以后相当长的人生阶段上,道德教育的好坏对于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见到染丝者不禁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道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国民自身的道德素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乃至国家的文化健康,因此不可不慎重地对待。而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无可替代的。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养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习近平和他的家庭的底色,也已经深深烙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家庭与社会紧密相连,好的家庭培育文明的社会人,向社会传递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一些传统的家庭美德至今仍然适用,家庭成员要将中华优秀的美德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总书记再次提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2]家庭是一切出发的原点,只有将这一根基打好筑牢,才能建筑高楼大厦。

2017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时动情地谈到:“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3]家庭是我们最亲密接触的地方,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柔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最大的情感寄托,但同时也是我们最不容易关注到的细节。生活在家庭中,更要精心呵护一点一滴,只有处理好家庭里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建设祖国。

2018年11月2日,习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又一次讲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4]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同样提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5]

近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倡要关注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我们要把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中,树立家国一体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二、习近平家庭观中的美德教育内容

从习总书记家庭思想中,能够感受到在家庭教育里,应当注重分享和传承中国古代传统家庭的优良事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融入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之中,形成符合时代教育特色的内容。

1、志存高远

志当存高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诫子书》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名句,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向学,成为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担当之人。[6]古往今来,多少名人贤士心怀大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毛泽东立志救民于水火;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时代,立志教育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家庭教育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抱负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2、崇尚勤俭

勤俭持家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社会来说愈显弥足珍贵,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习总书记曾谈到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自己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并影响了自己的一生。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哪种地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都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從小灌输到孩子们的意识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民众已经远离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但同时也要注意浪费可耻的行为,要从小培养教育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勤勉励学

古人云:“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勤勉励学作为我国传统家训中的重要篇章,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孟母三迁”“程门立雪”再到“韦编三绝”,都向民众传达了一种勤学的精神,是历代教育的典范。近几年来,《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等倡导读书类的综艺节目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人沉醉于文字的魅力之中,感受文学带给自己的力量与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习总书记更是号召全党进行“大学习”。从“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到“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功课。勤勉励学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教育中永不过时,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教育自己的子女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形成耕读传家的好家风。

三、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

1、注重家庭,培育家国情怀

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共同努力。注重家庭幸福的习近平,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的心,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和时代楷模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景仰。翻开历史的画卷,无数的古圣先贤秉承着“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的原则信念,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情怀,自觉主动的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下,民众更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这样一种家国情怀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的心灵之中,共同抒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篇章。

2、注重家教,发扬传统美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子女,所以对于父母来说,要把好的品德、习惯传递给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字经》里这样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孩子做表率,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他们,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走好人生第一步。

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曾深情吟诵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重视亲情,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怀,他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激励人们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习总书记也在身体力行,他把对父母浓浓的爱融注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节里。2018年5月,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一篇特稿《习近平和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习总书记拉着母亲的手在公园中散步。这平常却又温馨的一幕也着实打动了读者,习总书记对母亲的那份孝心质朴、纯真,而这种家庭美德值得在社会中广为推崇和传播。

家庭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家庭教育要继承并发扬传统家庭美德,引导家庭成员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加强道德修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3、注重家风,形成社会良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彰显了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一种积淀,也是一种信仰。良好的家风能够培育美好的种子,延伸到社会上就会成为一种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进而对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历史上有着优良家风的例子不胜枚举:《弟子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在倡导一种家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所散发的优秀品质也是能够作为可贵的家风内容来继承和弘扬的;钱学森、焦裕禄、杨善洲等时代楷模为社会做出的表率,对于家风建设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如果每一个小家庭内部都能够形成良好的风气,那么社会这个大家庭必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家风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国家稳定祥和、社会良性有序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效,共产党人的家风因此也被提到重要位置上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社会形成良好风气来讲能够起到指向标的作用。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意识。以习总书记为例,自小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始终秉承家风,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7]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自律性,习总书记在工作中一直表明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办实事,并且带领我们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庭有了规矩,社会就有了规则,党员干部要挑起家风建设的重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影响身边的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一刻也不停歇。但是民众应当牢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家庭美德教育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的,这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进入新时代,就让民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共筑起爱家爱国、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通过强化家庭美德观念、优化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走向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 释】

[1]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25.

[2]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

[3] 习近平.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1-26.

[4] 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DB/OL].http://www.xinhuanet.com//video/ 2018-11/ 02/c_129984900.htm,2018-11-04.

[5]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6.

[6] 张彦,沈丹等,涵养好家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 习近平和母亲,央视新闻客户端,2018-05-13.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25.

[2]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

[3] 习近平.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1-26.

[4] 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dB/OL].http://www.xinhuanet.com//video/ 2018-11 /02/c_129984900.htm,2018-11-04.

[5]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6.

[6] 张彦,沈丹等,涵养好家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张 璐(1995—)女,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家风习近平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标题党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