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独行者

2019-10-08 03:49倪璇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油画

倪璇

摘 要:文章主要记述了金一德先生的绘画经历以及他对于油画的认识,通过拜访金一德先生,作者结合自身在油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与金一德先生围绕油画作品的发展进行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探讨在学习油画过程中的困惑。金一德先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解答我们在油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以他的油画作品为例教导我们在油画选材上要谨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艺术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独行者。

关键词:油画;艺术风格;金一德

金一德先生是我们在杭州拜访的一位画家,也是此行对笔者影响最深的一位画家。金一德先生,生于1935年1月,浙江绍兴人,擅长油画,从事美术教育,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1960年考入由中央文化部委托中国美院举办的罗马尼亚博巴教授油画训练班深造,195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62年留校任教至今。代表作品有《女拖拉机手》《水乡姑娘》《水巷》等。

我们与赵老师一起前往金先生的画室,敲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已经年迈的金先生的一头的白发。先生很热情,也很有亲和力,招呼我们坐下,拿出来了他近期画的一些油画给我们学习。我们近距离观察着这些油画,金先生的一组暮年系列老人画像非常吸引人。这一系列是他自2005年延续至今的创作主题,作品个人特色突出,肖像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积累,肖像不仅画出了老人的沧桑,也画出了老人的倔强和释然。画面主要以线条的方式来表现,把老年人的脸部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根线条都是不可缺少的,画面中老年人脸部的颜色与中国脸谱的用色结合起来,运用红色、绿色、黄色来表现面部,体现了浓厚的中国特色,表现了老年人晚年的精神面貌和面部特征。还有一幅描绘螃蟹的油画,是由两张油画拼起来的半红半黑螃蟹,一张画上是半个黑色的螃蟹,一张画上是半个红色的螃蟹,两张油画拼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螃蟹,这种表现手法是很少见的,很有创意,也很有震撼力,充斥整个画面的大型螃蟹,给人以视觉的强大冲击力。选材也很有新意,对于螃蟹的描绘一般只出现在国画里,很少有人用油画来画螃蟹,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启发,即在油画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大胆自由一些。最后一幅“树”系列的油画描绘的是一个已经干枯死去却仍然屹立不倒的树干,金先生说当他看到这个树干时,深深地被它顽强屹立不倒的精神所吸引,他画了很多这种树干。看着这幅油画,仿佛看到了一个顽强生存、不甘于命运安排的灵魂,它不屈从于命运,与命运做顽强的抗争,也许终有一天会倒下,但是它会坚持到最后一刻。画面中树干占据画面的很大部分,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背景以统一的单色调描绘,重点突出表现树干。欣赏其油画作品可以发现,金一德先生擅长用象征手法,重精神内涵的哲理性,讲神韵,强调线条的力度和构图的简洁,最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我们围坐在一起,先生开始跟我们讲他绘画的经历,他拿出一本画册,时不时翻动画册给我们看他各个时期的油画,从前期的写实,慢慢到后来的抽象,并且给我们讲解这组老年人画像的含义和画这组画的原因。在金先生的油画中,老年人的皱纹是表现画面最美妙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语言,画中老人脸部的颜色和中国的脸谱也密切结合在一起。金先生一直在找寻适合的绘画题材,找寻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致力于油画创作。在先生眉飞色舞的讲解中,可以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画家对绘画永远的热情和喜爱。当今时代,不少年轻人对西方现代艺术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相比之下,像金先生这样正确认识一种艺术思潮、敢于坚守自己心中的艺术之路的画家显得难能可贵。

金先生说他的一生有三位老师,分别是博巴先生,倪贻德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谈起博巴、倪贻德等老师,金先生的仰慕与推崇之情溢于言表。20世纪60年代初,金先生在当时文化部主办的罗马尼亚专家博巴的油画研究班中学习,后来又担任倪贻德先生的助教,在当时全国一统的苏派写实绘画的背景之下,博巴先生和倪贻德先生带有表现主义的画风对金先生有着持续深刻的影响,尤其他们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艺术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的艺术家博巴和集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于一身的老师倪贻德,促使金先生在青年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朴实无华、个性鲜明的表现主义的写实风格绘画。金先生常常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演说,他说他总是能从中获益,他们的演说也是在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和看法。金一德先生认为要深入地理解中国艺术,不是简单地在油画上题词等。油画民族化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内涵上把握艺术的内在本质,真正把中国的精神从本质上融合到西画里去。

金先生提出他画画注重要有主体性,金先生对艺术的观点就是要建立个人风格,这是金先生追求的目标。要多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看画家的作品,对于感兴趣的画家更要多看他的作品,多临摹他的作品,但是不是一味地模仿所喜爱的画家的画,而是带有自己的想法,要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画中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劝诫我们绘画的时候自由自在,不要被束缚,追求一种另类的表达,打破同一的界限,要做我们自己。我们提出我们在绘画中有时候很迷茫,先生说绘画的道路上总会迷茫,迷茫是每个从事绘画创作的画家都会面临的事情。笔者认为很有道理,笔者接触油画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将其和自己曾经学习的东西结合起来,总觉得这是一个新事物,需要自己舍弃曾经学习的东西。笔者现在也在迷茫着,但是这是笔者必须经历的东西,而且是需要我一直在绘画的过程中不停探索的东西,只有不停迷茫,不停探索,才能慢慢地前进。

对于在绘画过程中越画越紧、越画越放不开的问题,金先生说这也是他的问题,他说这并不是问题,他寻找到的解决办法是索性就让它紧,当紧到一定的程度,也是一种趣味,绘画注重的是一种朦胧美,不追求清晰,这让我们有所感悟。当一位画家将他一生探索出来的结果全然告诉你的时候,很多时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问题的恍然大悟,更多的是一种感动。在听金先生为我们答疑解惑的时候,笔者看到中间茶几的下方有一本玉兰花的草稿,仔细翻阅,发现里面都是先生画画时画的草稿图,只是玉兰花就画了大半个本子,有各种形态、各种组合,原来先生油画作品上的玉兰花都是经过先生仔细推敲,认真琢磨才最终决定的。一次次推翻自己,又一次次否定自己,这让人想起了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這幅画,其中圣母和耶稣、圣约翰的位置关系拉斐尔也画了很多草稿,包括两个孩子身体的扭转方向和三个人物的眼神看向的方向,都做了很多次的尝试,以使画面中各个人物位置关系平衡且舒适。看着金一德先生的画稿,看着形态各异的玉兰花,仿佛看到了每一个画家对自己画面的严谨和坚持,也看到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通过万分的努力换来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来的。

拜访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从金先生的画室走出来,笔者的内心感慨万千,一位老艺术家真诚地跟我们分享他这一生绘画所探寻的东西、他的亲身经历、他的感悟、他的看法,与我们探讨我们不懂的问题,我们接触油画,现阶段努力靠近他、学习他,希望能够有所感悟,但是有时候也会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学习油画最好的方式和途径,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迷茫”。拜访完金一德先生之后,笔者思考了很久,笔者觉得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笔者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油画这个专业,却在学习中感到迷茫,这是因为笔者被外界事物所影响不知道该怎样改变自己了,笔者一心想改变自己的方法,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現在笔者回到了最原始的起点,需要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在内心中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来作为油画学习的起点,但也不是抛弃一些基础的东西,而是在学习基础的同时,保留自己对于所感兴趣东西的热爱,以此指引着自己在油画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金一德先生用几十年的光阴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做艺术道路上的独行者,这让我们感到钦佩,也感到惭愧,我们对艺术的崇敬和热爱远远不及金先生执着,也不及先生在艺术上的不停坚持和探索。我们总是轻易认输,却不愿意尝试着挣扎一下,总是不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以为下一秒自己就会面对失败,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也许我们稍微坚持一下,情况就会有不一样的转机。我们缺的就是在觉得快要失败的时候坚持那么一下,缺的就是面对失败的勇气,所以才会迷茫,才会不知所措,因为每次创作之前都是抱着成功的希望,所以会害怕,倒不如放开自己,不要想那么多,错了就错了,不去想那么多,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有意思的东西,别有一番趣味。其实艺术就是这样,能够让自己开心,也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不用去迎合任何人,跟着自己的内心。在学习态度上,金先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艺术家,虽八十多岁,还在坚持着作画,他说只要没事都会来画室画一画,而在我们这一辈,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常常有着这种事那种事,有着这种那种的借口,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我们要学习金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更加诚恳和坚持,更加努力和勤奋。不管结果怎么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的态度,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并且走得越来越踏实,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有成效。

金先生在艺术上的孤行气质,以及对学生的关爱、诚恳、坦荡之风,八旬高龄凝结成艺术上的浩然之气,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此次拜访结束后,笔者决心以一个全新的自我,重新审视民族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关系,摆正观点,俯下身子,用不惧孤独的心继续走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油画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秋落柿子红(油画)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油画去哪了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