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当代艺术形势下的版画发展

2019-10-08 03:49吴倩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版画当代艺术

吴倩

摘 要:到今天为止,人们对于版画的认识都太过狭隘,人们对版画的概念好一点的停留在纯粹的版画绘画,差一些的还停留在复制传播功能,对版画的理解多有偏差。然而版画的魅力超过人们的想象,版画的话语权不仅没有丧失,它还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承担了当代艺术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部分,版画的独特性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当代艺术;版画;数字媒体版画

一、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当今,艺术已全民化,我们家里的椅子有可能就是某个设计师的几何概念作品,家里的某个软装有可能就是莫兰迪风格的配色,很多品牌的商品,都有合作的艺术家,这就说明,艺术在大众中有市场,而且艺术家也被大众所了解。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看,解决温饱不成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也有所改变,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更注重追求精神的生活,人们想在这个社会里找到思想共鸣。在当今社会,艺术越来越重要,甚至艺术培养不再是成年人的事情,家长开始注重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敏感度。艺术展览中,来观展的不仅仅是专业人士,还有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娃娃。由此可见,艺术已全民化,已深入到了我们生活。

当下我们将艺术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方式,或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当代艺术就是用当下的观念表达当下的情感,用当下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表达当下的情感。当代艺术不拘泥于形式,更注重的是表达情感,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当代艺术就是要参与到大众中去。

现在最流行的事物莫过于多媒体、交互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科技产物。新技术不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在装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可以让人们360度地看到房间的装饰效果图,效果更加贴近实物,无形中节约了人们反复修改方案的时间,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新技术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一个新技术出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进入大众的视线里,并且被普遍应用起来。各行各业都在融入新技术。当然艺术也不例外,在遍地开花的当代艺术展里,可以发现艺术与虚拟化、科技化、数字化等已经开始融合。无论是高校学生的毕业展,还是成名艺术家的个展,都能看到这些大热新技术的影子。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是当下这个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艺术学科是社会的先锋,艺术不但和科技有融合,同医学、物理学、生物、音乐等学科都有跨界和融合。学科跨界不但是艺术的发展趋势,更是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版画历史发展的启示

在我国,传统木刻版画的产生是因为社会对文化信息传播的需要,抗战时期,黑白木刻那种强烈的黑白对比带来一种“屏息感”,能够让人产生高度警觉,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其还具有写实性,很符合战争时期对民族凝聚性的需要。85新潮后版画对本体艺术语言的研究,表达的是社会对个体思考的尊重。

石版画的出现解决了铜版画制作昂贵的问题。石版画是由一名叫塞内菲尔德的年轻人创造的。18世纪末塞内菲尔德做了很多戏剧作品,但是没有人愿意买单为他出版,由于当时欧洲的铜版和木版的专业性很强,聘请技师的费用也不低,所以有大批的业余的作家是没有钱出书的。塞内菲尔德出书的愿望非常强烈,他用德国人出了名的钻研和实干精神,不顾专业的隔阂,一路探究到了印刷技术上。有一次他无意中用蜡笔在石头上写了几个字,事后用硝酸液清洗干净,却发现笔迹似乎有些微微凸起,于是他试着打上油墨,发现字迹竟然沾到了纸上。塞内菲尔德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重大转机的开始,他迅速抓住这个小灵感,一遍遍实验,最后终于成功,还申请了专利,垄断了欧洲的石版印刷业。

中国的版画历经了数百年的时代变化和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期。版画的现状相比近年来现代艺术的高速发展显得很是尴尬。版画虽然是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的古代木刻几乎消失,现在被当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现代木刻有一部分紧跟时代的脚步,出现了一些新形势,例如数码版画大量涌现。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这种现象是自然而然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版画自身特性所决定的。版画相对于其他的画种,对于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的接受无障碍,而且还可以发展出新的形态,数码版画的创作就是利用高科技数码技术,在电脑上完成,成画靠的是“艺术微喷”的方式完成。如果油画使用电脑技术后再用打印机出成品,出于本能,我们是不接受这种做法的,因为,对于油画我们强调的就是艺术独立性,但是数码技术的无差别性把这种独立性消灭了,数码版画具有版画的特性和共性,即转印和复制。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数字媒体版画只是丰富和补充了版画的种类,给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但不能说这是一场版画革命,更不会取代传统的版画种类。数字媒体版画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自然产物。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版画是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这是版画的一个特质,版画与社会大众始终存在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应变求新的一门艺术。我们继续保持版画这一特质,现如今新媒体技术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反思版画的语言。

有一本书叫《画者鲁迅》,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鲁迅这一生在美术方面创作的作品。提到鲁迅,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他的《狂人日记》《呐喊》《朝花夕拾》等一系列小说、散文作品。我们给鲁迅的定义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但是从未将“画家”二字和他联系起来过。鲁迅先生的理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为此他奔赴日本学医,然而為了理想弃医从文,为了理想的进一步实现,他开始“染指”美术界。在鲁迅先生的心里,其实完全没有“界”的存在,人一旦有了最大的诚意去尊重内心,就不会有界限的存在,就像艺术,我们一旦有了强烈表达内心想法的愿望,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想法,就不会完全受表现方式的控制。这是伟人给我们的启示。

三、当下版画如何寻求发展

为了更好地游走在当下,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挣脱固有的规范束缚,开创新的视觉审美效果。我们从艺术的发展方向来看,艺术的发展既离不开历史的继承,又需要艺术家的改革创新,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继承,艺术必将走向灭亡。回顾艺术历史,又有哪一种绘画一味保持传统不曾改革过?

现当今,我们既要继承版画应时代而变的特质、伟人鲁迅给我们对“界”的启示,又要适应当下在追求艺术语言的改变同时更应注重思维的转变和创新,各学科之间跨越和融合,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和融合,尝试将各种看似不相干的元素进行融合。中国的版画艺术家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让版画适应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如何把新技术语言同版画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很好的融合,如何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中国版画要融入当代艺术,必须要对版画的艺术语言进行分解和重组,必须重新认识版画的当代含义,不应只局限于版画语言的纯粹化,迷恋版画材质,而要积极参与到当代艺术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表达思想观念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 版画家创造出的新视觉效果必须要符合时代的需求,但是在追寻新视觉效果时不能损害版画的本体语言,更不能因为数字媒体版画的产生而彻底否定了传统版画。从版画的发展来看,新的版画媒介的出现不是一件坏事。版画家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的视觉效果和新的艺术语言,是当今版画家的使命所在。总体来说,版画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重视版画的艺术观念、创新的意识,慢慢打破版画的传统界限,呈现出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整体面貌。版画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有追求新突破点的理由,从整个艺术史的发展来看,正是因为有新的视觉效果的出现,才会产生新的审美精神,从而推动艺术的进步。

中国现代版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经边缘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版画没有介入社会的能力。版画的话语权不会丧失。传统的版画已不能承载当代版画家的内心情感,版画家应在新的艺术环境下寻找新的思考方式,对艺术语言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去挖掘版画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版画当代艺术
版画作品选登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张瑞超版画作品
蒋园媛版画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