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类文章教学四步法

2019-10-08 14:31孙红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

孙红玉

[摘 要]写人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课堂教学,教师应对这一类文本进行认真研读,通过“读懂事件→解读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方法→归类比较”这四个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类文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获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写人类文章;写作方法;归类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37-02

写人类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类文章往往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在这类文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思想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类文章,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那如何读懂写人类文章呢?

第一步,读懂事件

俗话说:“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读懂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类文章的第一步。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来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在初读时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了解所写事件的经过。写一件事的,就要初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几件事的,要先把段落的层次理清、理顺,再引导学生一件一件事地去品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人物形象。比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写了抓纺织娘、捉小甲虫两件事,为后面的解读人物打下基础。再如,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在了解文章主要讲刘老师“笑谈腿疾”“转身板书”“放风筝”三件事后, 我这样引导学生根据事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首先,让学生扣住 “笑”字,联系刘老师的语言和腿疾的严重来体会他的乐观顽强、风趣幽默的特点。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撑”“转”等一系列动词,体会刘老师板书时的艰难,并展开想象:“一天,一年,一辈子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使学生深入体会刘老师顽强执着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亲手制作风筝、放风筝、追风筝的过程,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二步:解读人物形象

写人类文章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为目标。而人物的性格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来展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解读人物形象。

(一)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写人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是其个性、思想、品格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引领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形象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如,文章《军神》一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将军的品质。刘伯承将军是文章的主角。但在描写人物时,作者却用了不少的笔墨来描写了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刚开始,沃克医生的态度是“冷冷”的;当发现患者伤情严重后,他的眼里闪现出“惊疑的神情”;当患者拒绝使用麻醉剂时,沃克医生“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解;当他听完病人陈述后,他“再一次愣住了”;手术结束后,当病人说出手术刀数时,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最后,当他得知病人是刘伯承将军时,便“肃然起敬”。文章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情的变化来侧面烘托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抓住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直观感受他的品质,也要从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中来感悟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再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味“不耐烦”“怒吼”“发火”等神态描写,体会彭德怀复杂矛盾的心情;再引导学生抓住“背过脸去”“缓缓地摘下军帽”这两处细节描写,深入感悟他的悲痛;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涵泳,让他们真切地感悟彭将军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情结和对战士们深沉的爱,感受到彭将军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关注时代背景,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学中,我们要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如,在学习《钱学森》一课时,开始学生虽然找到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但他们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并没有真正走进钱学森的内心。随后,我引导学生联系当时钱学森赴美留学的时代背景,补充中外科研人员待遇的差距、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导师冯·卡门的相关资料。这样,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钱学森在美国前途无量、生活优越,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却甘愿放弃这一切,一心想着回国,为人民做事情。此时,让学生再读他所说的话时,学生就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拓展延伸,多元感悟人物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由于篇幅的原因,课文往往只为我们展现部分材料。想要深入、透彻地了解人物形象,有效拓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程,适时拓展人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多元感悟人物形象。还是以《钱学森》一文的教学为例。在课的结尾时,我补充了两段资料。第一段资料:钱学森回国前遭受的迫害;第二段资料:钱学森回国后做出的主要贡献以及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等。这样,填补了文本的空白,使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第三步,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研读文本的写作方法,能为学生的表达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一方面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广泛、更有效地去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我们要在理念上有所转变,要从教课文转为教课程,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并尝试实践运用,做到教读得法、实践用法。如,《海伦·凯勒》一文,作者选取了学写字、学说话这两件典型事例,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还描写了海伦的语言、动作,并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不仅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正面来表现扫路人豁达开朗的品质,而且还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和游客的表现,从侧面烘托老人的形象。对这些常用的表达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地揣摩、領悟,为他们的表达做好铺垫。

第四步,归类比较

当学完几篇文章后,我们不妨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写人类文章在表达的内容、情感、方法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课堂上,教师可打破单元界限,把相同题材的几篇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归类比较中自主领悟它们在刻画人物、表现主旨上的共通点或差异处。只有这样,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才会系统而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才有可能辨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规律,独立写作。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仅了解、掌握了写作方法,而且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去学习这类课文,他们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语文素养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小平.让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起来——如何教学写人的记叙文[J].小学教学设计,2007(8).

[2] 蒋辉.找寻写人类记叙文教学的“密码”[J].教师,2012(1).

[3] 邓荣莲.利用板书美化语文课堂[J].广西教育,2016(1).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
边阅读,边写作,边感受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画一画,写一写
电视新闻稿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