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学习者的学习:学习概念的变革、反思及启示

2019-10-08 04:48李美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习者技能学生

【摘 要】21世纪要求我们培养思考者的一代,培养能够创造性的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学习者。而当下,各种学习理念盛行下青少年学习者厌学情绪不减反增,根因在于对学习的本质认识偏颇且无透彻性,亟需对学习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反思,学习的关键要素在于:主体性、自由性和交互性。学习概念的变革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成就的学习;以技术为支撑,提供资源交流共享平台等,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真正实现打破时空限制的终身学习;以协同育人为方式,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力图为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指明方向和道路。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23-01

引言

21世纪要求我们培养思考者的一代,能够创造性的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学习者,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岗位都能与别人合作的学习者。学习者不仅在技术层面上知道该如何做,还有能力创造、分析和转化信息,并与他人有效互动。而当下,各种学习理念盛行下青少年学习者厌学情绪不减反增,根因在于对学习的本质认识偏颇且无透彻性,亟待对学习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习者真正的认识学习,把握好学习。学习内涵的关键要素在于:主体性、自由性和交互性。学习是学习者主要的任务,学习概念的变革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取得成就;以技术为支撑,提供资源交流共享平台等,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真正实现打破时空限制的终身学习;以协同育人为方式,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力图为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指明方向和道路。

一、学习概念的演进

《礼记·月令》中,学习两字合并,有言曰:“鹰乃学习”。“学习”一词在这里的释义为练习飞翔。“学习”的释义主要是取决于“习”的含义。孔子在《论语》中首次将“学”与“习”首次放在一句话中来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但孔子所讲的“学习”明显是两个实义词,“学”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和练习所学技能的过程。孔子将学和习联系起来,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接受知识并且反复巩固的过程,强调学习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孔子的“学习”的基础上,荀子创造性的将学习的外延扩大,他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所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作用,旨在将客体化为主体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荀子视野中的学习内涵既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适应,又不同于人的先天性的本能动作。荀子认为人并不是由于天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借助外物。荀子的“学习”内涵无限的扩大,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修养,也渗透了人类对自然的学习、了解,获取自然知识,进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到了两汉时期,学者不仅重视学习,而且注重从字义去考察“学习”的本意。西汉班固在《白虎通.辟雍》中说:“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认为“学”就是觉悟,将学习的外延大大缩小,使得学习的内涵逐步向人类的专业学习过渡即狭义的学习范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继先秦《礼记.月令》最早将“学”与“习”作为一个合成词,比其成熟,因為《礼记.月令》中所讲的学习,是动物的一种练习活动,而《史记》将“学习”当作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加以使用。到了宋明时期,朱熹对“学习”概念做了新的解释,朱熹认为,“学”是掌握未知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习”是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到了近现代“学习”一词仍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学习是指反反复复的阅读书籍,探究其中的奥秘?还是机械式刷题,死记硬背?在不同情况下,它既可以指理解,认识,记忆,发现,经验获得,又可指调动已有知识。学习既可以指个体获取或丰富社会已掌握的知识,赋予知识新的生命以及意义的过程,也可以指一种崭新的具有独特性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学习一词的理解不同,现代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定义不断订,将学习的定义分为了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经过练习或者经验,在知识,态度,行为潜能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则是指学生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纵观“学习”的范畴,学习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最广义的“学习”,泛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二是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是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一切活动,包括学校学习与实践学习;三是狭义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增加道德修养的活动,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形成、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培养、道德品质的提高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三个方面;四是最狭义的“学习”特指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二、反思:学习的关键

1.主体性。

学习既可以指个体获取或丰富社会已掌握的知识,赋予知识新的生命以及意义的过程,也可以指一种崭新的具有独特性的知识。学习是个体知识炼制的过程,将新信息与先有概念进行对质,制造出新的意义。学习是个体的主要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取行为经验和知识技能,并且对这些行为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加工和整合。学习无论在归于哪一个层面,个体都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使人类个体获得身心发展,学习的内容就是获取知识和经验,学习的本质就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

2.自由性。

纵观古今,学生的学,主要通过教育即“教”来实现“学”。教育一直提倡因材施教,量其资禀,强调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需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需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个性特征出发,精准地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的作用,促进每一位学生最佳发展。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主要思想在于重视人的自由,个人选择,通过启发诱导,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人的特征。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运用“智力激励法”,鼓励学生进行发展性思维,鼓励提出独创的,新奇的甚至别出心裁的设想,给予学生心理的自由,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3.交互性。

交互并不是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交互”是指学习者并不是机械地理解情境中出现的概念,他们会对情境内容做出自己的选择、简化、对比、完整、组合、识别,同时将自我经验应用于当前情境之中。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增加道德修养,也可以通过与同伴群体,他人,环境的交互获得新意义的学习和认知,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也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在各种各样的交互活动中获得知识,进行学习。社交媒体作为核心的网络节点,通过与不同节点的交流互动,助力不同的学习者在“互联网+”时代形成联系,让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逐渐聚合成中心,形成不同的圈子或社群。

三、学习概念变革的启示

不同时代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不同,学习内涵的变革不断地为学习者进行学习指明了航向,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资源,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如何培养21世纪需要的学习者呢?如何进行学习呢?

1.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应学生的学习。

学习者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和学校,而是基于互联网自由建构的学习时空,根据学习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组合拼图式的课程菜单。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更吸引人的学习课程和学习体验,通过数字媒体获取,共享传递资源,并为协作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创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成就的学习。例如,教师使用数据系统来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快速发现学生在理解上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定制教学方案,改进学生的学习。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为了满足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和层次的学习者想要获取高等教育证书的需要,利用技术制定了让学生能够在晚上学习课程的课程系统,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位,通过在线教育提供商合作开发一系列较短的学习单元课程,使学习者在碎片时间或者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和进修。

2.以技术为支撑:提供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

以技术为支撑,为学习者参与学习提供支架,借助技术,学习者就有机会直接参与学习,即通过使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习者短期或长期的需求和兴趣,实际应用的环境与所学内容保持一致。使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在正式和非正式、多重场合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参与和赋权学习。帮助学习者与教师,导师和同辈群体之间形成有意义的联结,从而确保学习者在不同职业道路和教育途径上取得成功。例如:技术使得学习者和教育者从他们的社区就可以获取全球资源和专门知识。一些学院公开授权免费使用学习资料,因此降低了学生获取资料的成本。这种能力对于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学习者来说,有助于扩大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也有利于学习者平等的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专门知识,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以及规划未来教育和职业道路的工具。

3.以协同育人为方式,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

以往对学习主体的认知只停留在学生层面,有失偏颇,乔纳森认为学生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学习者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人。学习者包括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其他有学习需求的人。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而是关乎全体学习者,也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多主体共同参与有利于营造适应学习者学习的环境,凝聚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育人,有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能够创造性的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学习者,而不是“高分低能”者。

参考文献

[1][美]苏.贝尔玆著.如何培养21世纪技能:教学策略与学习工具[M].李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

[2]西汉戴圣著.礼记[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

[3][美]乌尔里希.伯泽尔著.有效学习[M].张海龙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17.

[4](法)安德烈.焦尔当著.杭零译.学习的本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5]燕良轼.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8-23.

[6]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7]张琼,张广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兼及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立场的本体辩护[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1-75.

[8]杨一涛.“认知—场”理论在计算机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报,2008(03):123-124.

[9]刘和海,潘阳.“以学习者为中心”:赋权理论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100-106.

[10]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7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update[OL].

[11]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美洁(1995),女,漢族,河南,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地区智慧教育应用云平台公众满意度调查”(JKZ18003)。

猜你喜欢
学习者技能学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学生写话
画唇技能轻松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