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望江试验区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08 07:18余宏旺
棉花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试验区棉花

余宏旺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棉花生产潜力,调动植棉积极性,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与安徽省望江县通力合作,在望江创建“万亩”试验区。通过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小而分散"生产方式,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2018年的实践表明:原棉品质、产量水平、植棉效益和产品市场认可度均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因而介绍了主要做法和进一步加强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棉花;产业联盟;望江县;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4-0050-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4.011

0  引言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曾提出:通过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小而分散"生产方式,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安徽省望江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为了充分挖掘棉花生产潜力,调动广大干群的植棉积极性,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下,在域内创建了“万亩”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试验区。通过综合棉花产业资源,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及纺织等产业链的合作,其原棉品质、产量水平、植棉效益和产品市场认可度均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现将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1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望江试验区的概况与实施效果

试验区落实在安徽沿江植棉区的杨湾、华阳、雷池三个重点产棉乡镇,共11个行政村,实施面积800 hm2。涉及棉花种植户为2843户,户均棉花种植面积为0.28 hm2。其中种植面积最大户为2.9 hm2,最少户为0.03 hm2。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实施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试验区平均皮棉产量达1720.5 kg/hm2,比非示区平均增产276.0 kg/hm2,增幅達16.0%,按皮棉市场价15.4元/kg计算,增加效益4250.4元/hm2,政府免费提供良种(棉农节本)750元/hm2,节本增收5000.4元/hm2,原棉品质显著提高(表现在纤维达到双29,纤维一致性好,品级上升)。

2  主要做法

2.1  围绕主导产业科研创新,积极推进生产基地与研究院(所)合作机制

望江县于2016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长江科研中心,并成立双方共同管理的事业单位机构,引入科研创新人才,建设棉花科研推广基地。围绕巩固产业优势,望江县对接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发展战略,在沿江植棉区建设棉花优质高产实验区,提高棉花品质、品牌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原棉的市场竞争力[2]。

2.2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农业委、财政局、经科委、长江科研中心以及有关乡镇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实验区建设。成立由多经、土肥、植保等农业高级职称人员为成员的技术专家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县财政按排资金85万元,用于实验区种子、农资补贴及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区棉农植棉积极性。县政府将棉花纳入特色种养扶贫产业项目,实验区贫困户种植棉花能获得4500元/hm2补助。

2.3  优选种植区域,广泛宣传动员

项目领导小组年初召开实验区建设推进协调会,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乡镇、农业部门提前开展种植意向调查,精心选择农田基础设施好、区位交通好、乡村干部重视、棉农植棉经验丰富且接受能力强的村,创建800 hm2高产优质棉生产的产业联盟实验区,做到种植面积落实到户、到田块。

2.4  统一品种技术,建立棉花种植信息平台

通过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论证,望江县试验区确定国家审定品种“中棉所63”为生产用种,实行统一采购供种、统一免费发放。建立试验区棉花种植信息平台,对区内种植户登记造册,分乡村建立电子档案,通过信息平台准确撑握试验区植棉户基本情况和棉花生产情况,精准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2.5  抓典型示范良种良法配套

在杨湾、华阳、雷池三乡镇各建立一个集中连片10 hm2核心示范区,制定棉花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在试验区推行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种,统一营养钵育苗移栽,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标准,推广应用控缓释肥,统一病虫害防控,合作社为示范片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统一化学调控,安全化学除草,做到了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核心示范区平均籽棉产量达5020.5 kg/hm2,其中杨湾鸡冠示范片籽棉产量达5655.0 kg/hm2,示范效果非常明显。2018年10月中旬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在望江试验现场召开了观摩会,与会领导及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安庆新闻网、中国棉花网、安庆日报都进行了报导。

2.6  开展技术合作、强化技术服务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江科研中心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团队为依托开展技术培训,在项目区乡镇村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对试验区棉农进行轮回培训,重点是植棉大户、村组干部及贫困户,主办培训13期,培训人数78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现场技术指导,根据农时季节,试验区农技站技术人员不定期下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每个村都一名农艺师驻点,确保品种、技术、生产规程统一规范,使农民感到农业技术服务就在身边。邀请国家及省棉花专家,对基层农技人员及试验区乡镇、村干部及植棉大户进行培训,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马雄风博士、杨代刚研究员,周晓健研究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程福如研究员、郑薯峰研究员等专家,多次到现场指导试验区工作和技术培训。

2.7  推进品牌建设,实行订单收购和优质优价

发挥国家棉花产业联盟CCIA品牌效应,以企业为主体,实行订单收购。2018年望江县宇洁纺织有限公司承担试验区棉花订单收购任务,对试验区棉花实行单独收购加工,通过纤维品质公检,再由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授权,以CCIA品牌进入市场销售。2018年7月,望江县宇洁纺织有限公司完成了实验区收购合同签订工作,11月28日望江县种植业管理局召开了试验区棉花收购协调会,明确了实验区籽棉收购价高出当地市场价0.2元/kg,棉农交售可另享受运费补贴0.2元/kg。

3  望江县传统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棉花生产成本较高,效益较低

棉花生产仍延用传统耕作方式,人工和物化成本比较高,再加上棉花价格波动大,棉农植棉已无利可图,种植意愿逐年下降,植棉面积有继续萎缩的可能。

3.2  劳动力年龄老化问题突出

2018年望江县建立了试验区棉花信息平台,相关信息显示80%以上棉农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甚至80多岁的老人还在种植棉花,40岁以下种植棉花的非常少。虽然一些中、老年棉农不愿放弃种植棉花的习惯,但由于体力及家庭原因,可能逐渐减少或放弃棉花生产。

3.3  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望江县棉种市场最多时达近百个品种,近几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下降,品种数量也在减少,但棉花生产品种的“多乱杂”现象并没有得到妀善。严重影响棉花品质。

4  进一步加强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试验区建设

利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平台,结合望江县自然资源、棉花种植产业优势,集约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技术合作,继续做好试验区建设工作。

4.2  推進棉花生产功能区规划

落实粮食生产保护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划定,按照因地制宜,宜棉则棉、宜粮则粮、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的原则,全面完成望江县20万“亩”(13333.3 hm2)棉花生产功能区划定,进一步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灌溉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棉田。

4.3  抓好种子提升工程

继续实施品种区域化种植,实行统一供种,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一县一种,打造长江流域优质棉育种基地、试验示范基地、产业创新基地。

4.4  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

加快对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的立项,开展棉花生产机械化配套技术研究,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近几年安徽省沿江植棉区都在开展棉花全程机械化研究,确认棉花可实现部分机械化,如棉花机械播种、棉田病虫害无人机飞防、棉秆粉碎还田等。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是机械化收获、适宜的品种、机采棉收购等问题。对现有收购加工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增加除杂设备,以适应棉花机械化采收的需要。

4.5  出台棉花生产保护政策

由于自然灾害和市场的不稳定,加上棉花种植费工费力收入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棉农对棉花的种植信心日益趋减。因此,应加大对优势植棉区的支持力度,制定棉花最低保护价或目标价,确保棉农种植收益,提高植棉积极性,遏制棉花面积不断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叶泗洪,吴德祥,路曦结,等. 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J]. 棉花科学,2017,39(1):2-6.

[2] 袁良福. 让县所共建开花结果——安徽望江棉花高产实验区项目实施情况纪实[J]. 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8(3):27-28.

猜你喜欢
试验区棉花
棉花是花吗?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雪白的棉花堡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神奇的棉花糖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