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属性研究

2019-10-11 06:18黄宇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爱岗敬业老妇人

黄宇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012)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毕业生职业忠诚度不高、职业韧性不足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引起了高职教育界的重视[1]。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伦理教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从宏观上论证职业伦理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二是从微观方面,具体论证某一类职业伦理课程之于某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这些研究为高职职业伦理教育做了理论注解[2],但鲜少涉及非职业伦理课程对职业伦理教育培育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将此类暂且称为第三类职业伦理教育研究。 此类研究比第二类研究涉及更多的专业,关涉更广泛的群体,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英语类课程属于非职业伦理类课程, 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虽已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其职业性尤其是职业伦理属性亟待开发。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或者英语教学的伦理取向,目前学界已有一定的探索,如崔小清(2012)[3]和王莎莎(2017)[4]等。 这些成果基本上是肯定了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有伦理学上的思考,但未能从职业伦理的角度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探讨。 而开展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教育问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研究、目标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 测试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等各个方面,本文将充分发掘儒家伦理思想中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观点, 以教学材料的组织和实施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此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培育科学体系的形成。

2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方法

2.1 儒家伦理中的“五伦”和“八德”

儒家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 其创始人是孔子,该学派在伦理上提出了 “父子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等五种“伦理关系”,并认为这是人皆有之,且亘古不变的,所谓是“伦常大道”。 而人不仅要认识“五伦关系”,还要身体力行去践行 “八德”, 即 “孝”、“悌”、“忠”、“信”、“礼”、“义”、“廉”和“耻”,因为这八种道德品质在五种伦常关系中被体现,换句话说,五伦关系处理成功与否取决于“八德”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儒家伦理及其道德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五种伦理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能够促进相应的道德修养,反之亦然,儒家道德的修养离不开对五伦关系的实践打磨,最后达到“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和“朋友有信”的和谐境界。

2.2 儒家伦理实践的三个维度

儒家伦理的实践维度可以概括为:“孝”“悌”为先,“忠”“信”次之,“礼”“义”“廉”“耻”随后。 《论语》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经》又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把“孝”放在了德行之首、之基,而《孝经》也言: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将“孝”“悌”视为“忠”的基础和前提,“忠”是“孝”“悌”的在工作岗位上的自然表现。 就像《论语》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做到了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出门能够用悌道对待他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自然能够移孝作忠,接下来要紧的就是谨言慎行,而且“信”是“孝”“悌”的德行在语言上的外在表现,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做不到孝悌,即便其言语表面看来是守信的,其言语动机很有可能是为了一己之私,是功利的,因此也就不是真正的诚信。 《礼记》开篇第一句讲:毋不敬,俨若思。 就是说,“礼”至高境界是,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恭敬,内心要保持端庄。 《说文解字》将“义”解释为:己之威仪也。 可见“礼”和“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夫。《玉篇》解释“廉”的意思是:清也。《广韵》释“廉”为俭也。 “廉” 属于基本的职业伦理素养, 在内能“孝”,在外就能“廉”。 《说文解字》注解“耻”的意思是:辱也。 邢昺《孝经注疏》讲:言为人子者,常须戒慎,战战兢兢,恐致毁伤,此行孝之始也。 其中的“毁”是德行上的污辱,当一个人存有孝心,就不至于做出令父母羞耻的事情来。 《孝经》讲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因此,当一个人把“孝”“悌” 的德行修养到至高的程度,“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无所不通”了。

3 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性探索

将儒家伦理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方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教育体系,从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伦理性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组织有利于培养职业伦理素养的语言教学材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职业伦理教育的关键环节。 依据高职现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职业伦理观的培养要求,英语教学材料的构成要素要有益于培养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伦理精神,才能为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提供可能性。

表1 儒家伦理三个维度和职业伦理三个阶段的对照表

根据儒家伦理实践方法的三个维度,本文将高职英语教学材料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如表1 所示:将以培养孝敬父母和关爱家人的家庭伦理品质为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教学材料作为第一阶段,其本质是与爱岗敬业职业伦理精神相一致的, 是儒家“忠孝一体”思想的体现,以培养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为教学最终目标的教学材料作为第二阶段,和以培养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为教学最终目标的教学材料作为第三阶段。 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根据儒家“移孝作忠”的思想,孝敬父母和关爱家人的家庭伦理品质是爱岗敬业职业伦理品质的根本前提,培养“孝”“悌”的实质就是培养爱岗敬业。

3.1 教学第一阶段

将以培养孝敬父母和关爱家人的家庭伦理品质为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教学材料作为第一阶段是实现英语教学职业伦理目标的逻辑起点。 语言教学中首当其冲地要实现孝敬父母的教学目标即“孝”和关爱家人的教学目标即“悌”。 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的《21 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下文简称《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题为Bittersweet Memories 的课文,主人公Karen 和其父母亲在Karen 是否可以远离家乡就读大学这一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父母亲最初不希望Karen 背井离乡,最后还是作出了让步:Their concern shifted from whether I was going away to how far.对于此句中的“shift”,如果是作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往往是学习该词的读音、含义和句中的基本用法,教师应当进一步引导:“shift”一词不完全与“change”等同,它含有“gradually”的意味,作者就是要突出父母亲的态度转变绝对不是突然, 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Karen 很能体会父母担忧的心情concern, 慢慢让他们接受了自己的选择,真正做到了“孝”即老一代和子一代之间没有沟通的障碍, 达到了孝养父母之心的程度,做到了“孝”,就容易做到“悌”,Karen 之后的大学生活也证明了她完全能够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材料进行挖掘,以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和关爱家人的道德品质,这是高职英语教学职业伦理目标实现的基石。

3.2 教学第二阶段

将以培养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为教学最终目标的教学材料作为第二阶段,是实现英语教学职业伦理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儒家伦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换言之,在英语教学的第二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即“忠”和诚实守信即“信”的职业伦理品质。 《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有一篇题为The Washwoman 的课文, 当主人公及其母亲因为the washwoman 没有如期将衣物送回来, 怀疑她已经死了:We mourned, both for the laundry and for the old woman who had grown close to us through the years she had served us so faithfully.此句中faithfully 属于高级词汇,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讲可能是生僻字, 如果是作为英语知识来学习,可能无法避免讲解该词的内部结构及其在句中的作用,然而这种对英语词汇进行语言结构处理后的教学对于爱岗敬业职业伦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却不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应当进一步联系全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My mother had never been so pleased with any washwoman.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正是因为老妇人辛勤的付出,主人公一家对她相当满意, 所以想到老妇人可能已经离世时,主人对仆人即老妇人才会表现出如此悲痛的心情,也就是说,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再进一步分析,老妇人爱岗敬业的可贵品质与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颇有渊源,课文第五自然段叙述到:The woman had a son who was rich. He was ashamed of his mother, and never came to see her. Nor did he ever give her money. The old woman told this without bitterness. When the son got married, the wedding took place in a church. The son had not invited the old mother to his wedding, but she went to the church anyway and waited at the steps to see her son lead the bride to the altar. 从此段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老妇人的儿子鄙视她, 对她漠不关心,而老妇人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和痛苦,尤其在没有受邀参加儿子婚礼的情况下,还是去教堂观看儿子结婚的场景。 《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隐含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人都不厌恶,都抱有平等的爱心,那么这个人就达到了孝的至高境界了。 老妇人对儿子无所求的爱心,以德报怨,是老妇人爱岗敬业的深层原因,正如《孝经》所言: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因此,在教学第二阶段,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语言材料中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功能,这是职业伦理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3.3 教学第三阶段

将以培养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材料置于英语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实现英语教学职业伦理目标的最后升华阶段。 这一阶段的职业伦理精神符合儒家伦理中的“礼”、“义”、“廉”和“耻”。 具体而言,办事公道就要廉洁奉公,绝不贪赃枉法,有羞耻感,即所谓的“廉”和“耻”,服务群众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做到有礼有节,即“礼”,而奉献社会就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心中有大义,即“义”。 还是以上面的老妇人为例。 她大病了一场,没有能够如期把洗好的衣物送回来,乃至于主人公的母亲觉得老妇人可能已经因病逝世了,但是当二个多月后的某一天,这位年迈的洗衣妇竟然用她人生的最后一口气将衣物背回了主人家里:She began to feel better, she became well, and as soon as she was able to stand on her feet once more, she resumed her washing. Not just ours, but the wash of several other families too. 此处教师可以围绕短语as soon as 在句子中的用法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要涉及语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更要结合短语stand on one’s feet 和resume one’s washing 让学生明白: 洗衣妇虽然生了一场大病, 但是她没有忘记对这份工作的承诺,一旦身体稍微恢复一点,就又开始工作了,展现的正是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 课文结尾画龙点睛:She had been driven by a strong will to return the property to its owners, to fulfill the task she had undertaken.此处可以看出老妇人有一种强烈的服务他人的意愿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推动她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老妇人所展现出来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此外, 文章开头叙述到:Yet she charged no more than the others。 此处显示出老妇人收费公道,绝对不乱要价。 总而言之,老妇人身上体现了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精神。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语言点,在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之外,特别要注重培育学生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伦理品质。

王文斌认为,“外语教育”,虽同样涉及外语,但“教育”不同于“教学”,其终极目标在于教化,即依凭对外语的教学,达到知晓国外、开阔视野、文化互鉴、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提升格调、培养思维、养成良好行为方式等目的[5]。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应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更应涵盖人格和行为的培养。 以此类推,英语语言的职业伦理属性的教学,更多的是在伦理道德上的培育,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英语技能和知识,而是更加注重职业伦理道德的内化和实践,换言之,通过学习英语,达到塑造职业伦理精神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爱岗敬业老妇人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爱岗敬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老妇人与店员
老妇人与店员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
马路公仆赞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