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人文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19-10-11 00:00林秋灵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文师生校园

林秋灵

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个体的品格和人文素养都会深受其所处德育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园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并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以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为例,就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教育氛围,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学校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为此,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兼具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给学生以熏陶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1.自然环境彰显底蕴

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和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以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基础。如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整洁有序。学校在操场、教学楼的四周以及学校大门的两侧布置绿化带,种植塔松、铁树、桂花、三角梅等植物,并制作标签注明植物的名称、功用等;在综合楼的天台开辟科技种植园,让学生在种植园里亲历松土、除草、种植等过程。这些举措不仅起到了美化和绿化校园的作用,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文化设施引导行为

在过去校园建设过程中,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已设立了众多文化名人雕像,使师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感受到这些文化名人与自己同在,并受其感染。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宣传橱窗,用来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并成立“三风”评比栏,通过一系列的宣传版面展示师生的风采与学校的荣光。此外,学校在大门内侧布置张贴了“两图”、校训、办学理念,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中,规范和教导学生的日常言行;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些人文景点、警语标牌等。学校通过精心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形成了“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建设浓郁的校园书香环境,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一所学校的读书氛围不仅体现着该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更会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为此,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亲历阅读,感知自然、社会与生活,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加大投入充实图书数量

学校不断充实图书馆的藏书量,努力达到省、市标准。学校图书馆有报纸杂志、教科丛书、故事丛书、文化丛书、科幻丛书等多个种类的藏书,读物类型丰富多彩,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还在走廊、楼梯等可供学生阅读的地方建了15个无障碍阅读书吧,并将图书馆、阅览室全面开放,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使校园充满书香,使校园读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家校配合保证阅读时间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引导学生抽出足够的时间用于阅读。如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每日20分钟、中高年级每日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家长要陪孩子读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还规定每天有半小时的教室阅读课时间,为学生创设安静的校内阅读环境,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佳作,体会作品描绘的美好境界。

3.多管齐下丰富阅读内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校除了通过阅读课引导学生读书外,还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比如,要求二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坚持写两篇日记和读书笔记,通过文字记录进行积累。学校语文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适当地给学生布置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的任务,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或者在课后引导学生阅读与某作者的作品或与课文相关的书籍,由读一篇延伸到读一本或多本。此外,各班还充分利用班级活动课、语文综合实践课、课后服务时间以及其他活动课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阅读辩论、知识竞猜等活动。通过阅读课程教学与读书活动的结合,丰富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4.举办竞赛增强阅读实效

除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各班黑板报和国旗下讲话等传播途径或形式来营造读书氛围,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我最喜欢的名著”诵读比赛、“遨游书海”演讲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等与阅读相关的竞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实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另外,学生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就感并进一步拓展了眼界和思维。

三、创设健康的校园人际环境,

构建和谐育人氛围

众所周知,环境能够塑造人。对于师生来说,人际环境更是塑造其人格的“工厂”。为此,学校管理应当以师生的需求和特性为出发点,实行人文管理,用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引导师生,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健康的校园人际环境,构建和谐的育人文化氛围。

1.人文管理闪耀关怀

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奉行人文管理的方式。比如,学校在安排教师功课时,应事先做好调查工作,对教师有专长、感兴趣的学科(除语文和数学外)予以调查并形成教师信息库,然后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尽可能地根据教师上报的学科来进行,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同时,要尽量保证小专职,使每位教师每年兼任的学科相对稳定。如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人际关系健康和谐

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还能加强集体意识。为此,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注重校园人际关系的引导和教育,助力形成相互尊重、彼此学习和共同激励的人际关系。

(1)领导班子以“和”为贵

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在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搞好团结,营造和睦共处的氛围,形成合力,保证领导职能的充分发挥。在日常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在生活上对广大教师予以关心,为其排忧解难,扮演好教师“守护神”的角色。

(2)教师之间以“礼”相待

学校应当引导教师间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比如,为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节假日开展教职工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宣传正能量;抓住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庆祝的机会,举行教职工拔河、气排球、健美操、爬山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师生之间以“情”相通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环境的核心内容。学校要求每位教師用充满爱的语言和行动来教育、温暖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朋友。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学校设立了由专门教师负责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渠道,并通过“知心姐姐”信箱等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

(4)学生之间以“友”互助

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还必须有学生间的融洽相处。为此,学校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观念并将之付诸于行动,注重班级团队建设,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形成了学生自主创设的良好校园氛围与学习环境。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升文化生活品味

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通过举办有利于学生成长且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1.主题活动展才华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大队活动,每月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每周开展主题中队活动,并以各种节日(如元旦、六一等)为契机,开展庆祝主题活动。学校重视新生入队、大队委竞选等仪式,并围绕仪式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能力。

2.文体活动强身心

学校的职责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质量,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感受到人性之美。为此,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如学校的庆元旦暨校园文化节文艺演出、市电视台的 “闽南童谣”比赛。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或活动,如跳绳比赛、体操比赛、冬季长跑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大量的文体活动,在舞台中、阳光下、操场上以及大自然中展现艺术天赋,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3.实践活动重体验

学校始终秉承“实践出真知”的校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劳动实践、科技创新实践。如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聆听交通安全知识讲解,组织每一届五年级学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月的小种植、小制作和小发明等活动,以及穿针引线、缝扣子、叠衣服等生活与劳动技能比赛。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自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努力形成茶乡学校搏击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学校还因此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示范校”。

4.专题教育促成长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聘请消防、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资深专业人员来校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涉及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自护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实施良好的校园人文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人文素养提升与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而在实施良好的校园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静态与动态的有机贯通,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人文师生校园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人文社科
麻辣师生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