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2019-10-11 04:02李永亮朱芳黄曼
科技视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止血器冠状动脉造影

李永亮 朱芳 黄曼

【摘 要】目的:研究运用气囊式和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层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采用旋压式止血器,而观察组则采用气囊式止血器,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止血、患者手腕痛觉感知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舒适度高,接受度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本临床对比研究,在接受造影术的患者护理中,应用气囊式止血器能够降低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缩小血肿范围,缩小止血器移位,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止血器;出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2-0207-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2.09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CS)[1]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对于临床上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出冠心病则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2]。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AG)[3]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冠脉介入手术中,往往将桡动脉作为首选入路,但是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脉造影中,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对局部止血有较高的要求。介入治疗后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局部血肿、移位、水泡、皮下淤斑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4]。随着介入治疗和冠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桡动脉止血器被运用在临床上,且不同止血器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5]。我院用于冠脉造影术后止血主要使用气囊式和旋钮式止血器,因此,本文对运用气囊式和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性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要求BMI在20-25kg/m2[6],桡动脉血管无畸形,皮肤完好无破损,沟通无障碍。根据年龄分层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48-75岁,平均(62.50±7.49)岁,观察组101例,观察组男51例,女50例,年龄48-78岁,平均(62.31±8.09)岁。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相关危险因素均在正常范围内,其手术时长、性别、年龄以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经患者或法定代表人签署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嘉定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例均进行病情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血管造影术后止血方法。对照组:采用旋钮式止血器本次研究选用康德莱公司生产的KDL旋钮式止血器[7],包含三个部分(旋钮帽、橡胶软垫、弹力绑带)1.弹簧加压设计,压力可精确显示,生物硅胶垫片,安全性能更好,卡扣拉紧式设计,方便临床操作,弧形接触面,只需较小压力就能止血,中空内孔设计,配合透明软胶垫,使得穿刺点的观察更加直观。造影结束后,绑止血器前先拔桡动脉鞘管2-3cm,而后将旋钮式止血带的加压胶垫中心对准穿刺点,左手加压止血,右手迅速拔鞘管收紧手腕带,调节手腕带松紧度,根据患者手腕周径,至松紧合适,患者无不适且止血充分为宜。观察皮肤颜色有无淤血、肿胀,术后回病房1小时后开始减压,每一小时旋转半圈减压,到减压完毕要6~8个小时。

观察组:运用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8],本次研究使用气囊式止血器是泰尔茂公司生产的(TR Band)是由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手感舒适。质料软硬度适中微弯护手环(起防止血器移位的作用),外观透明清亮,长为22cm,宽为4cm。内固定一方形3cm×3cm的密封塑料小气袋,小气袋连管,感应气囊通过小导管附带在塑料小气袋,采取分次放气办法可防止小气袋压力突然降低、对桡动脉止血压力突然解除,造成局部血流加快,出血可能性增加。具体操作如下:术后,先将动脉鞘管退出约2-3cm,打开止血绑带,将含止血绑带的气囊压迫垫内面贴于桡动脉使穿刺点与压缩球囊中心的绿色标记对准,运用调节型的粘扣把带子在手腕上固定,使止血器的商标与尺侧接近,运用特制带真栓专用20ml注射器将空气6-15ml空气注入附带导管中(标准气囊是13ml)感知气囊膨胀饱满,再将鞘管全部拔出。询问患者舒适度,如疼痛感、麻木感。观察3-5分钟,如果存在出血情况,再注入少量的空气,直到停止出血。力度要求能触摸桡动脉搏动又能达到止血目的。然后定时将球囊中的气体放掉,每小时抽取2ml空气,待出血停止6h后,将球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去掉,酒精棉球消毒第一遍,待干后,给予安尔碘棉签消毒第二遍,最后给予无菌贴膜覆盖桡动脉穿刺点。

两种压迫器使用过程中,嘱咐患者避免屈腕动作,避免用力握拳,前臂可適当抬高,24小时内避免对术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输液及采血等操作,同时认真观察术侧肢端的温度、色泽等情况,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嘱咐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脉搏、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从完全拔出鞘管至将止血器撤掉的期间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止血过程中并发症发生几率:皮下血肿、移位、延长时间;患者对止血器压迫感觉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9]。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止血器的延长时间、皮下血肿、止血器移位、患者舒适度相比,实验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止血器使用延长时间

情况(率,%)

2.2 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止血器的术后舒适度相比,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舒适度情况(率,%)

3 讨论

气囊式和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均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两组止血器延长时间统计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止血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器在松解过程中发生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旋钮式止血器明显高于充气式止血器。患者疼痛评估值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此外,本次统计中,观察组2例患者因手腕过粗止血效果不佳,改用旋钮式止血器。固针对此类手腕过粗患者适宜采用旋钮式止血器。

4 总结

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是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新一代医疗产品,是由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手感舒适。质料软硬度适中微弯护手环(起防止血器移位的作用),而且透明度高固定后能直视穿刺部位,它的直观性、柔韧性、可操性强,能及时判断活动性出血。对于降低病人痛觉,提高舒适感效果明显[10]。对于手腕过粗者,由于气囊式止血器粘扣绑带长度有限,并不能完全固定,不宜使用。旋钮式止血器是一种采用生物硅胶垫片,减少过敏反应,安全性能更好,卡扣拉紧式设计,方便操作,弧形接触面,配合透明软胶垫,使得精准定位穿刺点。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松解过程容易移位,导致血肿较易发生,压迫局部明显红肿甚至出现水疱。压迫止血点集中,患者痛觉明显[11]。

综上所述,桡动脉造影术后选择何种的压迫器止血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于手腕偏粗的患者可采用旋钮式压迫器,普通患者可选用充气式压迫器,可明显降低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杜绝压迫点移位,并有效降低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高效舒适的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世群,罗仕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局部压迫方法的选择[J].重庆医学,2013,(27):3321-3322.

[2]张存,刘纯艳.气囊式与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3,(z1):263-263.

[3]张存,刘纯艳.气囊与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25-26.

[4]郭俊,徐帝非,沈下贤,等.两类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7):577-580.

[5]朱芳,鲍克娜,彭利芳.气囊式与旋压式桡动脉压迫器应用效果的比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5):439-441.

[6]文凤,王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86-1088.

[7]张存,魏国芬.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3):402-404.

[8]冯湘萍,于惠芳,吴泽君.两种止血器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3,(8):52-55.

[9]紀明,陈宏伟.脉搏血氧仪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9):89-91.

[10]郭士遵,王宁夫,叶显华,等.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后两种压迫器止血效果的比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9-181.

[11]杨清,周玉杰,聂斌,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规止血与器械止血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720-723.

猜你喜欢
止血器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经桡动脉冠状脉介入术后三种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局部并发症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两种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观察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不一致时的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芒硝冷敷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肿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方位深层次冠脉介入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