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器

  • 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止血策略相关研究
    诊疗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不同止血模式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找出最合适的止血方法,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的不同止血策略,探讨其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管周围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影响,进而寻找气囊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止血策略,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进行冠心病介入术术后患者中,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7 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 例作为本次探讨不同止血策略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管周围并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期2022-07-27

  • SYNC 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分析
    多品牌的桡动脉止血器被临床应用,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旨在选择一款安全有效、压迫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满意度高的止血器。一项有关桡动脉止血器应用效果的Meta 分析发现[3],压迫止血时间在4~12 h 不等。而新型SYNC 桡动脉止血器在设计理念与材质上有了更大的改进,压迫止血时间为3 h,较传统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时间短,其与传统桡动脉止血器相比,止血效果如何,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SYNC 桡动脉止血器与TR Band 桡动脉止血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2期2022-06-18

  •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G)检查桡动脉止血器减压方案。方法  自2021年12月~2022年2月在本院选取200例实施CAG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研究1组在术后第2小时减压,首次松解1圈,4小时后完全解除压迫,12小时后拆除压迫器;研究2组术后第2小时开始首次减压,首次松解1圈,之后每隔1小时旋转1圈减压,6小时后完全解除压迫,12小时后拆除压迫器。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研究2组,研究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4期2022-05-27

  •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联合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法。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安全性高、止血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在PCI止血中被广泛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依赖于护理人员的临床判断能力和既往护理经验,可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多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联合护理干预在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止血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

    医疗装备 2021年20期2021-11-24

  • 旋压式止血器与气囊式止血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探讨旋压式止血器与气囊式止血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53.06±3.46)岁;腕围16.47~17.64 cm,平均(17.05±0.12)cm。对照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3~74岁,平均(53.29±3.55)岁;腕围16.44~17.

    医疗装备 2021年17期2021-10-20

  • 改良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方案的效果观察
    见入路。旋压式止血器是一种腕带旋钮式止血器,其通过增压垫对桡动脉穿刺部位实施压迫,改变增压旋钮,进而实现桡动脉伤口止血的目的。可满足经桡动脉穿刺的CAG患者术后止血需求,但对于术后减压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目前本院胸痛科实施CAG后一般常规使用术后3h减1圈;术后6h减压完毕,12h撤除止血器的减压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舒适度、满意度较差。因此优化术后减压方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尤为必要。笔者以桡动脉穿刺行CAG后选择旋压式止血器的102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6期2021-10-16

  • 带报警功能压力显示动脉止血器在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压力显示的动脉止血器是实用的新型专利。本研究将带报警功能压力显示的动脉止血器应用于介入术后患者,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1日~8月31日我院行介入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行介入术者,无手术禁忌证;②术后精神状态良好且意识清晰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穿刺肢体肿胀或皮肤感染者;②急诊行介入术者;③凝血障碍者。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8期2021-09-26

  • 经桡动脉冠状脉介入术后三种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局部并发症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选择合适的压迫止血器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对比三种压迫止血器的局部表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CCU行TRI患者480例。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采用按1:1:1比例进入平板加压压迫止血器(BT)组、气囊式压迫止血器(TR)组和旋钮式压迫止血器(RCD)组。入选标准:所有患者Allen实验阳性,意识清楚,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全身或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8期2021-08-19

  • 改良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和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其中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因止血效果良好被广泛使用[5],但在临床使用中我们发现过久、过紧的加压包扎,常引起患者穿刺侧手部疼痛、肿胀、麻木、压力性损伤,甚至患者因难以耐受上述症状而拒绝继续使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从而影响止血及治疗效果。为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本研究改良了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现报告如下。1 改良螺旋式止血器的设计在原有螺旋式止血器内侧增加自制垫板,自制垫板采用可塑形高分子夹板(深圳市爱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夹板由高分

    军事护理 2021年6期2021-07-16

  •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包扎法联合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且拟行经皮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垫下方置入纱布(中心点包扎法),实验组采取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垫及锁扣的下方置入纱布(夹心形包扎法),减压时间统一为术后1 h开始减压,之后为每0.5小时放松止血器,4~6 h完全放松止血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渗血、Ⅰ期压疮、Ⅱ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6期2021-04-29

  • TR-band止血器与弹力绷带应用于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效果的Meta分析
    加压包扎和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均是临床上常见的桡动脉介入术(TRI)后的止血方法。弹力绷带包扎是传统方法中费用较低、止血有效的压迫方式[3],但其不透明不能直接观察穿刺点,且因包扎范围较大可阻断血流而增加了患者术后肿胀、麻木、疼痛等不舒适率。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TR-Band)具有能够量化压力、外观透明易观察出血、气囊两侧无压力允许手部静脉血回流等特点,多项研究[4]证明TR-Band是TRI术后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发现TR-Band止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4期2021-02-23

  • 冠心病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器的效果以及护理干预分析*
    象,探讨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行CAG治疗的CHD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此类病患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28例CHD患者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研究组(n=64)男∶女=33∶31,年龄54~87岁、平均(70.36±0.17)岁;对照组(n=64)男∶女=34∶30,年龄53~89岁、平均(70.35±0.16)岁。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均为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1-01-15

  • 桡动脉止血器研究进展
    ,桡动脉专用的止血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发展及现状根据国家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2018年全国各级医院累计完成PCI数量居世界首位。2010~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手术入路选择上,经桡动脉入路由50%升至90%,而经股动脉入路由40%下降为8%。据不完全统计,冠脉造影的人数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人数的近3倍,桡动脉止血器在使用中并发症不可避免,最常见的是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桡动脉痉挛,其次为肢端肿胀、麻木等,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01-02

  • 传统绷带压迫与压迫止血器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Meta分析
    229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绷带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4]。笔者旨在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评价股动脉穿刺介入后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YM-GU-1229止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价值提供临床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应用互联网及数据光盘检索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9年1月15日。中文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等;外文检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2020-10-30

  • 造口护肤粉联合3M无痛保护膜对预防股动脉螺旋止血器所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疗效观察
    00)动脉压迫止血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下称止血器)为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诊疗时用于穿刺处迅速止血的一种压迫止血器具,它是一种体外佩戴式的止血器械,通过固定带与加压盘的配合,为实现止血目的可调节加压盘上固定弹力绷带回穿扣件的设置和向下旋转加压螺旋手柄的方式[1]。但由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附带的固定弹力绷带是涂布丙烯酸酯乳液的医用无纺针刺布料[2],有黏度很高、增稠力强及病人皮肤的温度较高,加之使用时局部加压时间较长(出血倾向者甚至超过24小时),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0期2020-08-24

  • TR Band止血器首次减压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影响
    TR Band止血器是一种通过特制的注射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直接压迫桡动脉穿刺部位达到止血效果的手腕式束带[4],其说明书上表明一般情况下术后4~8 h可止血,但未注明首次解压时间。胡经文等[5]报道,术后1 h进行首次放气减压,术后6 h将止血器解除既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又能改善患者手掌和指端的知觉体验。但我们在临床应用时发现,TR Band止血器压迫30 min后大部分患者会因患肢肿胀、麻木、疼痛、紫绀等不适并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且因无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8

  •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而体表血管压迫止血器作为一种具备价格低廉、不会对血管造成再次损伤的止血措施,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展开研究,对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了探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2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女60例,男40例,年龄55-78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2020-06-08

  • 调节减压及压迫时间最佳界值提升桡动脉压迫式止血器应用效果的研究*
    的桡动脉压迫式止血器受到越来越多的术者青睐,然而,有关此类止血器压迫止血操作的相关参数界值(如开始减压及压迫时间等)的界定,仍需临床观察和论证。为此,本研究对PCI后桡动脉压迫式止血器减压及压迫时间的最佳界值进行临床试验,旨在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16例择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年龄39~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4期2020-05-23

  •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探讨
    如果增加桡动脉止血器的止血压力,患者很可能表现为回流受阻,将会承受较为显著的不适感[1]。由此可见,关于桡动脉止血有必要探寻全新的止血操作技术,并且针对桡动脉的新型止血器予以深入研发。1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构造与基本技术原理桡动脉的压迫止血器主要包含了如下原理:对于即将予以压迫止血的患者应当保持朝下的手臂状态,然后将止血器(旋压式或者气囊式)穿入手臂。在此基础上,确保上方的穿刺点位置上妥善固定胶垫或者气囊,在固定止血器时可借助尼龙搭扣予以处理[2]。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2020-05-18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 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的效果对比分析
    处理,当前是将止血器以气囊止血器作为关键方式,但是考虑到气囊止血器进行中,仍会出现局部皮损等情况。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文章将分析TRband 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8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40 例。通过中心随机化模式,均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研究组:11 例男性,9 例女性,平均年龄(62.53±15.30)岁;对照组:10 例男性

    医药前沿 2020年36期2020-04-21

  •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价改良后桡动脉止血器用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109例老年ACS三联抗凝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23例老年ACS三联抗凝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动脉穿刺后常规压迫止血。实验组动脉穿刺后常规压迫止血后使用改良后桡动脉止血器继续压迫止血30 min。评价两组穿刺后12、24、36、48 h穿刺点有无皮下淤血(皮下淤血直径≥2 cm

    医学信息 2020年2期2020-04-07

  • 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压迫时间对患者的影响
    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压迫时间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科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0分钟即回病室后开始逆时针松桡动脉止血器四分之一圈,术后1小时松至1圈,术后2小时再松1圈,术后4小时完全松动扣带,撤除止血器换无菌纱布贴敷。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术后2小时开始逆时针松桡动脉止血器1圈,以后每2小时松1圈,术后6小时完全松动扣带,撤除止血器后换无菌纱布敷贴。比较2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3-19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非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压包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前者应用绷带环绕包扎,操作及减压较为费时,止血效果不易掌握,局部并发症不易观察等逐渐被弃用。桡动脉止血装置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和介入医师,与传统绷带止血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便于术后及时进行压力调整,易于观察局部伤口及并发症,缺点是止血装置价格相对昂贵[5]。桡动脉止血器分为加压板压迫型和气囊加压型,前者又分为旋压式和弹力带加压式[6]。桡动脉穿刺术引发的主要血管并发症有出血、血肿、感染、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前臂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10期2020-02-10

  • 两种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观察
    的是气囊加压式止血器,以日本泰尔茂公司的TR 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为主要代表。该类止血器的有效性已在大量文献及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明,现已基本替代传统的绑带压迫止血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3]。但由于TR Band压迫止血器对气囊压迫时间及压力要求未作统一规定[4],而长时间压迫又易导致患者肢体远端肿胀、压迫部位皮肤破损等。近年来,新型STEPTY P止血器逐渐被临床接受,其具有压迫时间短、有助于改善患者舒适度等优点[5],目前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已得到

    上海护理 2019年10期2019-10-28

  •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和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层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采用旋压式止血器,而观察组则采用气囊式止血器,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止血、患者手腕痛觉感知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舒适度高,接受度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止血器

    科技视界 2019年22期2019-10-11

  •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动脉压迫止血器是一种新型的机械性止血装置。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对接受血管造影术后的患者进行止血处理,而较少采用此装置对接受介入治疗后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止血处理[3]。在本文中,笔者对54例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对此类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苏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2019-01-16

  •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办法。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是一种创新型止血方法,其操作时间短,医生工作量小,压板成点状持续压迫,可缩短压迫时间,减少病人术肢制动时间,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等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4],已被多所医疗机构接受并使用[5-9]。我科自2016年1月引入该压迫器,并与传统包扎止血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相关操作及结果汇报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HCC行TACE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

    循证护理 2018年10期2018-11-19

  •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时间的研究*
    使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适宜的压迫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192例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92例。纳入标准:⑴年龄≥60岁;⑵Allen试验显示桡、尺动脉间的侧支循环正常;⑶凝血功能无异常;⑷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存在手部疾患,置管过程中出现动脉损伤或无法送入导丝的情况;⑵穿刺次数≥3次;⑶

    江西医药 2018年9期2018-11-02

  • 冠脉介入术后不同止血方法对比研究
    旨在探讨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优势。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术后使用传统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均年龄(56.4±6.8)岁,其中女性 47 例,男性 43例;观察组90例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平均年龄(55.1±7.4)岁,其中女性 44 例,男性 46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5~78岁,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②无出血性疾病,术前凝血功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期2018-03-02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
    B组采用气囊式止血器止血,C组采用板式止血器止血。观察3组患者止血失败率、止血时间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止血失败率、止血时间和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穿刺侧脉搏氧饱和度A组低于B组和C组;桡动脉闭塞率在A组(21.4%)最高,B组以及C组分别为7.3%及4.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桡动脉止血尽量采用止血器,优先选择板式止血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桡动脉止血装置桡动脉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重要路径之一。与股动脉相比,

    护理与康复 2017年10期2017-10-24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分析
    ,包括规范应用止血器、加强健康教育等。对比两组止血器压迫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器压迫时间为(4.14±0.86)h,短于对照组的(5.92±1.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介入治疗;护理;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2017-09-23

  • 腔道止血器对大鼠肛管创面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
    专利之窗・腔道止血器对大鼠肛管创面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吴晓艳1,邓 波2,秦 朗2,黄泽浩2,刘珉甬3,李 俊1*(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室,四川 泸州 646000)目的 比较三种止血材料对肛管创伤出血创面的止血效果。方法 21只大鼠,均分为三组,在距肛缘0.3 cm的肛管粘膜处制备一个0.3×0.2 cm出血模型,分别采用腔道止血器、明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2017-09-14

  • TRI术后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时间对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
    RI术后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时间对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张伟 徐凤磊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TRI)术后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时间对患者桡动脉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40例TR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按照放松止血器时间的不同,对三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皮肤破损、麻木、闭塞、迷走反射、疼痛程度、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①产生并发症情况:常规组的术后出血人数较其他两组多;常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例数较其他两组适中;对照组患者出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8期2017-08-09

  •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王 芳 雷显碧 陈 娅 付 明 冯维华 刘菲菲 杨玉琼经桡动脉穿刺在诊疗过程中非常常用,而桡动脉穿刺处术后止血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有旋钮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球囊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都存在压迫时间较长的不足,这样会给患者手部造成肿胀、疼痛等不适。笔者针对上述不足,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设计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上的压迫球囊和对压迫球囊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还包括在压迫球囊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3期2017-07-27

  • 血管介入术后两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观察
    GF-A型压迫止血器,对照组采用传统压迫止血法。结果实验组止血操作的时间及穿刺肢体制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应用GF-A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可以明显缩短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不适症状。股动脉穿刺;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近年来,临床常用股动脉为途径进行经皮介入手术,术后穿刺血管的止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1]。以往常规止血方法多采用人工压迫止血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期2017-04-11

  • TR—Band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TR-Band止血器压迫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的患者58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按照包扎方法分为绷带组(290例)和TR-Band止血器组(290例),观察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压迫止血总时间、包扎止血操作时间、远端肿胀消退时间、术后2 d内出血、轻度皮下淤血、压迫后指端血氧饱和度,局部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或压痛情况,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 绷带组有12例一次止血失败,出现出血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29期2017-01-03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应用的对比研究
    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 气囊止血器应用的对比研究陈建宁,胡文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南京 210011)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R组及改良组,各100例。TR组使用TR Band止血器,改良组使用改良后气囊止血器。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压迫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1期2016-12-30

  • 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
    刘淑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刘淑意目的:探讨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舒适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冠心病患者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加压包扎后行减压放气,对照组常规加压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情况及止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0期2016-12-19

  • 自制介入上肢垫结合止血器应用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临床探究
    介入上肢垫结合止血器应用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临床探究王均鹏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宜昌443000)目的:探究自制介入上肢垫结合止血器应用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确诊收治的进行TR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每组50例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采取自制介入上肢垫结合止血器应用进行止血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侧示指指围的肿胀程度、指端疼痛程度、刺穿部位出血程度以及发生的不良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6期2016-11-01

  • 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PCI术后的临床观察
    刘和林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PCI术后的临床观察林翩翩1刘和林2目的 为了研究动脉压迫止血器在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住院的311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成两组:采用普亚喜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有18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人工压迫止血法的有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记录止血过程中产生舒适感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所使用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都少于对照组,而且止血器舒适感也比观察组的好。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2期2015-12-26

  • TR Band和YM-RAO-1229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比较
    -1229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比较龚东 马英东 李凌 韩春丽 吴美玲 陈剑作者单位: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目的 比较TR Band和YM-RAO-1229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 纳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120例采用TR Band压迫止血器,120例采用YM-RAO-1229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7期2015-09-16

  • 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间对病人桡动脉并发症的影响
    ,将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压迫时间缩短为4 h并不增加血肿、渗血的发生风险,并且可避免因按压时间长导致血管出现闭塞或出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探讨针对弹力带加压止血器不同压迫时间对桡动脉并发症的影响。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我科行TRI术成功的病人245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人为首次行桡动脉穿刺,桡动脉搏动良好,无穿刺禁忌证,且Allens试验阳性;②在心导管室行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

    循证护理 2015年4期2015-06-04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赵冰,李俊峡,鲍宏刚目的比较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TR组及RDP组,每组患者90例,分别使用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行桡动脉止血。比较观察2种止血器的止血效果、止血压迫时间以及远端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局部手臂肿胀、皮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02-07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临床应用
    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临床应用赵冰,刘建国,李俊峡,鲍宏刚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4例成功进行急诊PCI采用桡动脉径路的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直接PCI术后留置桡动脉鞘管6 h,应用瑞翁株式会社生产的RDP700前臂用直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性别、年龄、体重及替罗非班对止血器压迫时间及肢体远端肿胀消退时间的影响。结果124例桡动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19

  •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止血方法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I)的3种血管止血器(angioseal,perclose,桡动脉止血器)及传统人工按压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导管中心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术(包括择期及急诊PCI)的患者4717例,男性3018例(64.1%),女性1699例(35.9%),平均年龄(60.6±10.3)岁。根据血管止血方法分为4组,AngioSeal组(1011例),Perclose组(1000例),人工按压组(1677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19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止血器止血效果比较
    主要使用充气式止血器和旋帽式止血器,现就两种止血器的临床止血效果及病人舒适感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人160例,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60.35±9.78)岁,术前均行 Allen试验阳性,成功穿刺桡动脉,术中均置入6F桡动脉鞘;术前病人病情平稳,意识清楚,无言语沟通障碍。其中应用充气式止血器(充气式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60.78±9.93)岁;应用旋帽式止血器(旋帽式组)82例,男46例,女

    护理研究 2015年1期2015-01-18

  • 股动脉插管治疗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临床应用
    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对股动脉插管治疗后的效果。方法:184例接受皮股动脉穿刺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加压胶布压迫止血,观察组进行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在皮下血肿、假体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迟发性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及DVT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总计并发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对

    医疗装备 2015年2期2015-01-13

  • 改良绷带加压法在桡动脉介入中压迫止血的应用
    108例,专用止血器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介入术后加压包扎的并发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改良绷带加压组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桡动脉穿刺史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比较,改良绷带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周围青紫及皮肤破损移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肿胀、麻木、压迫处疼痛改良绷带组患者发生率低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P<0.05),同时改良绷带组患者舒适度良好

    安徽医药 2014年3期2014-07-07

  • 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应用2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及传统橡胶止血带止血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急诊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20例,受伤平面为腕关节至肘关节之间,按接诊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橡胶止血带捆扎止血,对比2组止血效果、操作时间、操作次数及72 h内并发症。结果:2组数据相比,止血效果和操作时间相同;操作次数观察组均为1次,对照组25%患者需重新捆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8期2014-03-27

  • 动脉支架术后穿刺处压迫方法比较
    拔鞘、动脉压迫止血器与盐袋压迫方法之间及不同动脉鞘尺寸间在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A区进行颅外脑动脉或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5例,根据穿刺处压迫方法分为3组:A组(66例)为术后3 h拔动脉鞘,盐袋压迫;B组(46例)为术后立即拔动脉鞘,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C组(13例)为术后3 h拔动脉鞘,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每组又根据使用的动脉鞘尺寸分为6F、7F及8F亚组。记录穿刺处压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12期2014-03-17

  • 不同减压方法在肝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已被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机械止血法所逐渐替代。虽然动脉压迫止血器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2],但由于压迫不当或压力不适当等原因,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穿刺处渗血、皮下瘀斑、局部血肿等问题,尤其穿刺处的皮肤破损更为明显,给临床护理带来新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为此,本研究对88例行肝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压迫器减压方法、时间、次数的改进,有效减少了局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军事护理 2014年24期2014-03-05

  • 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研制
    血。一次性加压止血器设计的最初理念正是来源于对动静脉采血后按压方式的思考。同时,对现代化局部战争、军事训练、车祸以及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肢端创伤进行急救时,止血装置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止血救治技术是控制战伤体液丢失、促使各种复杂伤情获得进一步处理与康复的基本手段,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现代历次战争国内外常用止血方法有:(1)压迫法:该法是最传统的止血方法,也是最有效简便的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专业知识及难以维持较长时间。(2)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及胸腹部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2期2014-01-29

  • 改良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已广泛应于临床近十年,虽然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且价格适中,但穿刺部位并发症仍较多。我们通过对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改良,明显降低了穿刺部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2年3月期间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196例患者,男127例,女69例,年龄48~83岁,平均67岁。前94例为A组(对照组),后102例为B组(观察组),2组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年7期2013-11-01

  • 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复查冠脉造影后止血器放气方法的探索
    摸索出一种改变止血器的放气时间来减少患者穿刺点出血、渗血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检查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5岁。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艾伦(Allens)实验阳性。以简单随机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TR Band止血器。1.2 方法 ①实验组。术后3 h止血器缓慢放气2 ml,4 h再缓慢放气2 ml,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2013-09-12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效果观察
    I)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效果观察刘志辉 冯骥 雷铭 黄鸣 王平 徐惠琳 施国颖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手工压迫,B组采用止血器压迫,C组为弹力绷带压迫。观察3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舒适度、静脉回流障碍、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情况。结果A组、B组、C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6期2012-10-26

  • 巧用橄榄油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自黏性无纺布绷带
    郝莉燕动脉压迫止血器(型号NZ-1)利用机械压迫与自黏性无纺布绷带粘连固定相结合的原理,通过自黏性无纺布绷带粘连作用于螺旋手柄组件和压板,对穿刺点形成合适的压力,促使穿刺点附近的血小板增加,达到体外闭合压迫止血目的。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自黏性无纺布绷带时因压迫时间长(8h~10h),自黏性无纺布绷带与皮肤粘连牢固,易出现红肿、水疱、破溃等皮肤损害。我中心自2009年应用橄榄油解除动脉压迫器固定胶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在解除自黏性无纺布绷带时,先用

    护理研究 2012年14期2012-08-15

  •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弹力带加压止血器压迫时间的探讨
    用的弹力带加压止血器加压的松紧度及加压的时间是影响止血效果的重要因素[1-4]。适时撤除止血器,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目前TRI术后一般于8~12 h完全撤除止血器,尽管相对于传统的绷带止血法,此法具有减少出血并发症等很多优点,然而研究显示8~12 h的压迫仍能造成患者手部肿胀、麻木、疼痛,甚至皮肤破损[1,4-7]。能否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压迫时间,以减少手部肿胀、皮肤破损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本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3期2012-08-14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观察与护理
    GU-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股动脉穿刺点,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40例,排除影响因素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6例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拔管后行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其中男49例,女17例;对照组74例术后采用常规压迫止血方法,其中男52例,女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并存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

    天津护理 2011年6期2011-07-30

  • 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方法对比,既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两组,止血器组(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1.5±10.2)岁;手工组(传统压迫止血)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58.3±10.8)岁。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2期2011-03-27

  • 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不适。动脉压迫止血器是一种新型机械动脉止血装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价格相对便宜。但临床观察发现,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不当也可带来多种不良反应。笔者总结了采用股动脉穿刺法行PCI术患者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采用股动脉穿刺法行PCI术并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 256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18例;年龄38~84岁,平均67岁。纳入标准为股动脉穿刺一次成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5期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