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分析

2017-09-23 02:26王燕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止血器桡动脉稳定型

王燕飞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干预分析

王燕飞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改进多项术后护理措施,包括规范应用止血器、加强健康教育等。对比两组止血器压迫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器压迫时间为(4.14±0.86)h,短于对照组的(5.92±1.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介入治疗;护理;经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以往主要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近年研究表明,选择桡动脉作为穿刺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1]。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路径的PCI患者的术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300例。纳入标准:①存在介入手术指征;②选择右侧桡动脉路径穿刺;排除标准:①术中改换其他穿刺路径;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男98例,女52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35±11.6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稳定型心绞痛5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4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心脏瓣膜病4例;心功能I级78例,Ⅱ级63例,Ⅲ级9例。对照组男92例,女58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7.86±10.74)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稳定型心绞痛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心脏瓣膜病6例;心功能I级75例,Ⅱ级65例,Ⅲ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观察桡动脉搏动、肢体皮肤状况是否正常;防止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反射等PCI术后常见反应;②指导正确的卧床体位:术侧肢体水平摆放,并将前臂适当垫高30~45°,腕部不可过度用力;如果患者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鼓励其下床活动;③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术后6 h尿量2000 mL为标准);④术后3 h首次进行止血带放气减压,以后按2~3 ml/(次•h)的标准逐渐减压,直至撤止血带。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改进多项术后护理措施。包括:①规范使用瑞翁桡动脉止血器。根据患者体型、血压、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适当调节腕带压力,以止血器加压点对应穿刺点上方1~2 cm加压为准;继续观察大约5 min,根据患者手掌肿胀、穿刺点渗血情况而适当调整压力。②加强健康教育。制作专门的健康宣教卡片,将术后护理常识与注意事项写在卡片上,发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学会观察及应对各种术后不适状况。③规范减压护理,确保及时撤除止血器。术后1~2 h进行首次减压,以后每2 h减压1次,适度放松腕带;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渗血症状,可在术后6~8 h左右撤除止血器。④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术后1 h内,每隔15 min巡视1次,以后每隔1 h巡视1次,监测桡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术肢、腋下、锁骨等部位皮肤色泽、温度是否正常,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进行适当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器压迫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压迫止血情况

观察组止血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器压迫时间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止血器压迫时间比较(±s,h)

组别 n 压迫时间观察组 150 4.14±0.86对照组 150 5.92±1.52 P<0.05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近年研究表明,选择桡动脉作为穿刺路径行PCI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临床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手部缺血、穿刺部位出血、桡动脉痉挛、闭塞等并发症,对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2]。已有研究指出,正确认识PCI并发症类型,并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大益处[3]。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改进多项术后护理措施,取得理想效果,主要表现在:①缩短了应用止血器的时间。PCI术后延长压迫时间是导致桡动脉狭窄、闭塞的重要原因,在确保患者无出血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压迫时间、并适当减压,确保一定的前向血流量。本研究中观察组严格执行止血器规范使用程序,有效缩短压迫止血时间,降低了手掌肿胀、穿刺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②减少PCI并发症。通过严格规定巡视时间,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适当干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观察及应对各种术后不适状况,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4]。

总之,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1] 邵瑛.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的护理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4):527-528.

[2] 杨淑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2):50.

[3] 郑小珍.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尺动脉行冠脉介入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30-31.

[4] 吴丹凤,芮立美,高书琴,等.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22(7):1483-148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39.02

猜你喜欢
止血器桡动脉稳定型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