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现状调查

2019-10-12 01:23黄张玲张步娴邹联斌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畜禽疫病物资

黄张玲,郑 敏,李 军,张步娴,邹联斌,梁 媛

(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001)

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后勤保障。只有管好、用好动物防疫物资,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做好防疫物资管理,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2 年开始创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物资系统”),至2016 年实现了动物防疫物资从自治区、市、县到乡镇的四级联网管理[1],同时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苗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全区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登上了新台阶。

为了解广西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动物防疫物资管理情况,找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 个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111 个县(市、区)和1 291 个乡(镇及街道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与方式

采用现况调查法,由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自查自纠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动物疫苗运输、贮藏和温度保障情况,畜禽标识、消毒药品贮存、调拨和使用情况,台帐及物资盘存情况,动物疫苗报废和畜禽标识回收销毁情况,政府采购疫苗计划申报及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情况,动物防疫物资监督检查开展情况等,具体内容见表1。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 416 份,回收/有效1 113 份(其中市级14 份、县级109 份、乡级990 份),回收/有效率为79%。调查表采用“是/否”的答题方式,由各市、县和乡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专人填写上报。

1.2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ASS Statistics 25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物疫苗运输、贮藏设施设备和温度保障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市级机构的动物疫苗冷藏设备配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2.86%,动物疫苗冷链运输温度100%合格,但县级机构的冷藏设备配备和使用率分别为75.23%和59.63%,冷链运输温度合格的仅为67.89%(表2)。调查结果表明,市级机构动物疫苗的冷藏设备、运输的冷链设施配备完善,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温度运输动物疫苗,做到了“两个保障”,即疫苗运输、贮藏有保障,冷链运输温度有保障,但县、乡级机构,尤其是县级,设备配备、使用和温度保障情况较差。

2.2 畜禽标识、消毒药品贮存情况

结果显示:100%的市级机构做到了消毒药品贮存合格,90.83%县级、89.90%的乡级机构能够做到按要求贮存消毒药品,基本做到了“两专一严格”,即专库、专柜严格按规定存放。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县和乡级机构做得不够理想,如有20.30%的乡级机构没有做到畜禽标识贮存合格,23.85%县级机构没有做到物资分类存放,具体结果见表3。

2.3 疫苗、畜禽标识和消毒药品相关凭证填写情况

按照“两个办法”等规定,各级机构的疫苗、畜禽标识和消毒药品入库、调拨、出库等相关凭证须在“物资系统”中进行登记。调查结果显示:92%以上的机构能够做到按要求正确填写疫苗、畜禽标识和消毒药品入库、调拨、申领和出库等相关凭证,市、县级更高,达到了96%以上(表4)。调查结果说明,各级单位“物资系统”使用顺畅,单据录入及时,物资进出有据可查,且单据信息做到了“一对应、一相符”,即入库单据与出库单据一一对应,出库总数与入库总数一一相符。

表1 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自查自纠情况调查所涉及的内容

表2 动物疫苗运输、贮藏设施设备和温度保障情况调查统计

表3 畜禽标识、消毒药品贮存情况调查统计

2.4 物资实物台账、会计核算台账及物资盘存情况

“物资系统”可导出物资实物台账、会计核算台账及物资盘存数,可快速准确核对相关账目。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各级机构做到了实物台账和单据间对应数据相符、会计账凭证齐全、会计账与台帐相符,其中市、县级更高,达到了99%以上(表5)。结果表明,各级机构对物资的账面和实物管理十分到位,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表4 疫苗、畜禽标识和消毒药品相关凭证填写情况调查统计

表5 物资实物台账、会计核算台账及物资盘存情况调查统计

2.5 其他方面情况

2.5.1 疫苗、畜禽标识使用 疫苗和畜禽标识逐级调拨的末级单位是乡级,防疫人员从乡级领取动物疫苗和畜禽标识对动物实施疫病免疫和标识佩戴。调查结果显示,99.80%(988/990)的乡级机构能够做到按规定建立免疫档案,93.34%(930/990)的乡级机构能够完整记录免疫信息,但仍有5.35%(53/990)乡级机构存在弃用疫苗的行为。

2.5.2 畜禽标识回收及销毁 畜禽标识回收及销毁工作由乡级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69.39%(687/990)、62.22%(616/990) 的 乡 级机构能够回收屠宰、养殖环节的畜禽标识,有61.82%(612/990)的乡级机构做到统一销毁畜禽标识,销毁后,93.63%(573/612)乡级机构能够做好销毁记录,做到了“两有”,即回收有销毁、销毁有记录。

2.5.3 疫苗报废 调查发现,各级机构中,少数机构存在储存过期疫苗现象(县级7个、乡级62个),但也能按照规定程序申请报废。

2.5.4 政府采购疫苗计划申报及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养殖场能做到“两能”,即能提前申报计划,能按规定备案,占比分别为66.06%和63.30%。

2.5.5 防疫物资监督检查 市、县级机构基本能够做到每年定期开展动物防疫物资监督检查,占比分别为100%、98.17%。

3 讨论

本次调查共收到了14 个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09 个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990个乡级动物防疫机构上报的调查表。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按照“四专三严”,即“专人专车专库专账,严格验收入库和出库、严格储运管理、严格账实管理”,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显著成效,但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一是县级、乡级疫苗贮藏设备和运输冷链设施装备不足,导致疫苗质量无法完全保障。调查数据显示,全自治区仍有27 个县(市、区)、195个乡镇的冷藏设备无法满足疫苗的储存,有44 个县(市、区)没有疫苗冷藏车或配备冷藏设施的车辆,64 个乡镇没有冷藏箱运送疫苗。因此,需要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重视,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建议将疫苗冷藏设施设备维护费纳入年度预算,作为专项经费使用:一部分用于县级专用疫苗运输车辆装配冷藏设施,一部分用于维修或更新乡镇破损或老化的冰箱、冰柜,配备相应数量的冷藏箱[2]。

二是损坏或脱落的畜禽标识回收难。经统计,在990 个乡级单位中,有374 个没有回收养殖过程损坏或脱落的畜禽标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 年4 月24 日第二次修正)第十四条规定,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而佩戴的畜禽标识在养殖环节中损坏或脱落非常常见,尤其是牛羊等饲养时间长家畜的标识,即使不脱落,标识号也已经模糊不清。因此,今后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这些现象发生,“移动戴标制度”亟待落地。

三是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半数的养殖场没有按规定到指定部门进行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根据《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2007 年2 月14 日通过)第七条规定:“具备某些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向农业部门指定的生产企业采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但应当将采购的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针对当前现状,要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提高养殖场对政策的认识,建立健全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工作实施制度,做好服务指引,将政策落到实处。

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2020 年要在规模养殖场全面实施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这样政府集中采购动物疫苗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因而今后的物资管理工作将重点转向现有设施设备的整合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上来[3],物资管理工作将显得更为重要。

4 结论

本调查采用现况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广西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了防疫物资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认为:市级机构动物疫苗冷藏设备、运输冷链设施配备完善,动物疫苗运输、贮藏有保障,但需加强对县和乡级机构的动物疫苗冷藏和冷链运输的设施设备配备;各级机构基本能够按要求做到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的贮存、调拨和使用,并且能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但需加强各环节畜禽标识的回收和销毁工作,做好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工作 的政策宣传和服务指引。随着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的全面实施,今后的防疫物资监管要转向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上来。

猜你喜欢
畜禽疫病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