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手段丰富传统竹琴的美

2019-10-12 14:20缪德龙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碎片化的信息与快节奏的短视频冲刷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关注度每况愈下。作为巴蜀文化中传统曲艺文化——竹琴在当前的发展中陷入困境。竹琴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竹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在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并且积极结合本民族的特性,充分融入了地域的特色,把传统的器乐演奏与说唱的表演进行了有机的串联与融合。所以使得竹琴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有着优美的唱腔,充满了地域特色,展示了库区人民的自信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民族艺术重获新生?如何用现代手段对传统竹琴进行传承?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彰显竹琴之美?这都是笔者将在本文中要展开探讨的问题。唯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琴在新时代的良性发展,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竹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代手段

一、引言

竹琴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自信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充满了民族特性与地域风格。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碎片化的信息与快节奏的娱乐方式冲刷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关注度每况愈下。作为巴蜀文化中传统曲艺文化——竹琴在当前的发展中陷入困境。如何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彰显出其艺术之美,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现状与问题

(一)关注度倍减,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当前,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电影、流行音乐等快节奏的艺术方式来消磨碎片化的时间,而这些现代化的艺术种类也很好地适应了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当前处在一个人们既不愿停下脚步欣赏风景,又没有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悠然心境。与此同时,竹琴自身的发展也未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管是在竹琴艺术的内容上,还是其表演的形式上,都非常缺乏创意。而这种创新力的不足无形也给人们欣赏竹琴艺术增加了屏障。因此,竹琴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并且处于不断被压缩的状态。

(二)传承愈发困难,后继无人

当前,竹琴表演的资深前辈数量锐减,现存策竹琴自身的传承人稀缺,并且大量的竹琴传承人已经年纪渐长,不得已告别竹琴表演舞台。更有甚者已然离世,这使得竹琴的传承与保护更为困难。尽管我国政府对于当前的发展情况推行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且大量收集与整理了一些竹琴艺术的资料库,还对相关的演出视频进行了复刻与留存,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落入实处的,唯有人们不同的进行传承,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活”起来,在新的时代下彰显其艺术之美。

三、应对策略

(一)搭载互联网的列车,打开竹琴传播市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大量的互联网网络文化产品的出现严重挤压了竹琴的生存空间,但是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与便利化也为竹琴开拓传播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当前,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渐渐让人们熟知,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对于竹琴而言同样是一种新的启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创新传承手段,促进竹琴呈现方式多元化

要想促使竹琴这种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得以传承与发展,应对其传承形式进行创新。以现代性的传承方式,促使竹琴艺术大放异彩。同时,还能够增强当前人们对于竹琴文化的认同感,并且更加能够接受竹琴文化。通过将竹琴艺术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开发新的传承形式,例如将现代歌曲的创作中融入竹琴艺术的元素,增强其对于大众的吸引力,促进竹琴艺术的传承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外,通过在当代竹琴表演之中融合舞美、灯光,吸引更多的现代观众,借助表演者的服装与表演道具来增强竹琴表演的感染力,以现代舞台技术的应用和服化道的优化,促进竹琴艺术的现代化传承与良性发展。

四、结语与展望

综上,竹琴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唯有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借助现代的手段进行传承与保护,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的关注,以期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当然,作为华夏子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以自己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助力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大放光彩、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周和平.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8(17):8-12.

[2]尹萍.“艺术兴学”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4):125-129.

[3]向光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实践探究——川东竹琴课程实践探索中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6):175.

[4]李洁.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53.

[5]谢金男.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探究——以竹琴为例[J].科技资讯,2015(20):210.

[6]周兰.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源流梳辨及传承与保护[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5):121.

作者简介:缪德龙,四川省自贡市歌舞曲藝演艺中心。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