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意书风管窥

2019-10-12 14:19招日瑞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

摘要:唐宋书法的分水岭便是对于法度的态度,唐人严谨的理性已逐渐转化为宋人豁达的感性。书法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朝系统性、专业性发展,已慢慢成为独立的艺术。

关键词:尚意书风;宋代书法;书如其人;学养人品对书家影响

宋代书家历史观念大大增强,其历史责任感空前。站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历代名家名作,以史家之笔评述书法变迁、考订书法真伪、叙其流传渊源。除此之外,注重修养,注重人品,强调书法的终极境界是书家自悟,此种理念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禅宗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故宋代少见长篇累牍的书论巨著,深奥的笔法通过直白浅显的文字叙述出来。故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段文字往往蕴含极其深刻的道理,书家洒脱品性可见一斑。书家思想理念的进步使书法逐渐朝系统性、专业性发展,慢慢成为独立的艺术。

一、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区别

“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语出欧阳修《试笔》,其意为:“本来想着通过写字来寄托自己的心意,进而消磨时光,何必去计较字的好坏”。由此可见唐宋书法的分水岭便是对于法度的态度,唐人严谨的理性已逐渐转化为宋人豁达的感性,这种观念的改变大大促进书法的发展,书家以书法作品传达生活与人生态度,使得书法艺术朝着人性化发展,大大提升其人文请神。文忠公认为写字如“赌书消得泼茶香”般的文人消遣时光的高雅之事,应乐在其书写的过程,不应过多关注纠结写出字的优劣,只要能寓其心,便达其最初目的。与唐人尚法之时风相比,文忠公的这一理念实为一大突破与创新,将书法作为日常一乐,改变书者书写之心态乃至其状态,加以轻松愉悦自由之感,大大提高书写的趣味性,也正是这种无形与无意之中便可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艺术效果。文忠公这一理念应为尚意书风之滥觞。

二、宋代书法家的“尚意书风”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语出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要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阐发,苏子乃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其学识渊博、胸怀广阔,为儒释道之集大成者,讲究自然,讲究心性,讲究意趣,暗合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间又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禅宗思想。“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儒家思想,“道不可言”的道家思想,将自然、心性、艺术、思想相结合,正是“形而上者谓之道”(语出《易经》)。

米元章有云:“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其认为书法不应过多地去刻意雕饰,自由的心境即为书法最好的书写状态。“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语出 米芾《海岳名言》)。熟习各家,吸收众长,久而久之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面目,便产生了自己的风格。在此过程中他积累了一套从继承到创新的经验。他讲究真趣,如上所述,若其无自家面目,一味泥古而无法逃脱藩篱,专与他人形似,那便无真趣可言。他认为学书临池是愉悦身心的事情,他认为:“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有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

又如黄庭坚在《山谷集》有云:“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他认为书家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魏晋书家超然尘外,故书中有“韵致”,观黄山谷之书,其尤重魏晋之风,间得含蓄深邃之美,于笔墨之外别具情致。“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工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多偏得其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粲然者。”其强调的“拙”与“巧”,“凡书要拙多于巧”黄庭坚的“拙”是建立在“巧”的技法基础之上的,其个性韵味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而绝非一味泥古,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心境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三、结语

“尚意书风”的广泛流行使得北宋书学取得较高成就与发展。及至南宋,书家只知一味片面临习苏黄诸家,苏黄诸家远宗魏晋,如唐太宗所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苏黄诸家“取法乎上”可謂得其“中”,南宋书家取法苏黄,取法“中”故“仅得其下”。“尚意书风”传至南宋已现颓势,由此亦警醒书家,“取法应乎上”方可有所得,正如黄鲁直所言:“取法要高,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得妙处”。

参考文献:

[1]俞丰.经典碑帖释文译注[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2]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傅如明.中国古代书论选读[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6]水采田.宋代书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招日瑞,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