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党性教育

2019-10-14 03:37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昌邑史馆展馆

2016年以来,昌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和方向,大力实施党性教育基地建设“211”工程(建设200处红色村史馆、10个专题展馆、1个主体展馆)。截至目前,已建成村史馆22处、专题展馆8个、主体展馆1个,打造现场教学点20处,接待市内外培训团体2200多批次、15.5万人次。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力求高质高效。针对昌邑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多在农村的实际,先后征求中组部组干学院、中央党校、军事研究院等30余处权威机构的意见,确定了“务实节俭搞建设、与时俱进谋创新、专业高效求突破”的思路,推动县域基地建设与上级部署同频共振。工作中,始终把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科学规划与有序推进同步用力,跳出昌邑看昌邑,精准提炼主题、精心规划建设;坚持党委引导与社会参与双向驱动,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坚持财政支持与特事特办有机结合,加大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力度,确保基地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自去年10月中旬开工后,利用不到8个月的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同步举办“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高水平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造了红色展馆建设的“昌邑速度”“昌邑模式”。

整合力量、综合开发,切实提升内涵。把推动基地建设的过程变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过程,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基地建设。一是深入挖掘史料。实施党史记忆抢救工程,组织包括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教师在内的86名党员义工,奔赴5省8市及市内330多个村庄,走访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550多人次,征集实物400多件(套)、资料1800余份。二是用好专业力量。成立党性教育研究会和红色文化研究会,抽调党史、文博等30余名业务能手,考选5名专职讲解员,专门负责设计策划、资料收集、文稿撰写和讲解宣传。三是注重综合开发。坚持现场教学、影像教学与专题授课相结合,把不同教学点串联起来,实现既有一堂主打教学课,又开发不同教学侧重的辅助专题课,制作《渤海英魂》《行军日记》《发射将军李福泽》等8部教学片,编印《红色记忆》《沧桑岁月》《渤海怒潮》等12部红色教材,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用足用好、引领带动,放大社会效应。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工作中,一方面注重用好基地。精心策划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党史展览、重走革命路、红色旅游等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近距离感悟红色精神、接受党性教育;采取邀请老革命做事迹报告、举办演讲比赛、我的假期“红”起来等形式,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另一方面注重放大效应。以基地建设为纽带,努力实现“三个带动”:带动过硬党支部创建,把基地建设特别是红色村史馆打造作为过硬党支部创建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服务保障力度,推动提升基层党支部阵地建设。带动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基地建设既教育了党员,又感染了群众,1700多名村民义务参加场馆劳动,420多名村民捐献文物资料,有的村民甚至把空房子拿出来免费用于村史馆建设,出现了“大家的基地大家建”的生动局面。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红色与美丽互彰,基地与乡村相融,全市所有建成村史馆的村庄配套抓好路、墙、亭等要素建设,80余处村庄拟定了村史馆和美丽乡村同步建设方案,推动整体基础设施提升和村风民风转变,实现了“建好一个馆、带活一个村”的效果。

猜你喜欢
昌邑史馆展馆
创意展馆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启工消防救援战队史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被吐槽的村史馆,究竟该怎样打造?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