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蛋白饲料对民猪杂交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019-10-16 01:04白广栋石宝明
饲料工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蛋白饲料消化率饲粮

■许 璇 赵 轩 白广栋 何 威 石宝明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蛋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蛋白饲料的价格也随之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常规蛋白饲料的替代品,在满足育肥猪的能量和氨基酸等物质需要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猪饲料的成本,提高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玉米蛋白饲料的粗纤维含量较高,随着对日粮纤维营养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它是猪等单胃动物用来维持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能够维持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纤维有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1]。因此,研究玉米蛋白饲料作为单胃动物的蛋白质、纤维补充饲料对生产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玉米蛋白饲料又称喷浆玉米皮,是玉米湿加工后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玉米皮及蛋白质和能量含量高的玉米黄浆,其配合比例是玉米淀粉副产品玉米皮2/3,玉米浆1/3。营养成分较为全面,价格低廉,可部分替代豆粕等其他蛋白原料[2]。

目前,对于玉米蛋白饲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禽类和反刍动物上,玉米蛋白饲料中的亚油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比例适宜,能够促进肉牛肌间脂肪和体表脂肪的形成,尤其适合作为肉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饲料[3-5],但是欠缺其在单胃动物上的研究。由于玉米蛋白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比较高,并且存在抗性淀粉,不利于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没有明确其作为玉米和豆粕替代品的添加比例。因此,本试验通过在民猪杂交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蛋白饲料,来研究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实际生产中民猪杂交猪饲粮中玉米蛋白饲料的适宜添加比例,同时为在养猪业中科学推广应用玉米蛋白饲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饲养试验中使用的玉米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如图1:

图1 玉米蛋白饲料生产工艺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53±0.60) kg的民猪杂交猪作为试验动物,将体重相近的24 头试验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全期30 d,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玉米蛋白饲料的基础饲粮,2 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15%和30%的玉米蛋白饲料的试验饲粮。采用生猪生长性能自动测定系统进行饲喂,各组单圈饲养。

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按照NRC(2012)猪的营养需要配制成粉末状全价料,玉米蛋白饲料由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饲养试验于2018年12月份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开始前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全面消毒。整个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进行。采用生猪生长性能自动测定系统进行饲喂,自由饮水,每日清粪2次,并观察记录猪群精神状态,按猪场常规程序驱虫和免疫。记录每日采食量和猪群的情况,在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于当天早晨8:00 空腹称重,作为试验初始重和末重。

表1 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生长性能

分别于饲养试验开始时和饲养试验结束时(出栏)称量试验猪空腹重量,同时计算各试验猪的饲料减少数量,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各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效率(F/G)。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试验开始时平均体重)/试验总天数

平均日采食量(ADFI)=(投料总数-所剩饲料)/试验天数

料重比(F/G)=消耗饲料总量/增重总量

1.4.2 养分表观消化率

试验结束前连续5 d在每个圈内的四个角落与中间位置分别收集粪便,注意不采集接触地面的部分,100 g/d,每100 g 粪样加入10 ml 10%的硫酸,并冷冻保存,最后再将5 d 收集的同圈粪样混匀,65 ℃烘干之后回潮24 h,同时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饲料样品,饲料与粪样均粉碎后过40 目筛,制得风干样品。参照《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6]中的方法,测定其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磷的含量,然后采用4 N盐酸不溶灰分法计算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1.5 数据处理

测定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 2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则进行Duncan's 多重比较。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玉米及豆粕对民猪杂交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蛋白饲料对民猪杂交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3组间的初重差异不显著,均在53 kg 左右;替代比例为15%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8.40%(P<0.05);添加30%玉米蛋白饲料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5%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组的日增重提高19.60%(P<0.05);15%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组的料重比最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8.31%(P<0.05),与30%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组相比显著降低了11.11%(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15%的玉米蛋白饲料能够提高育肥猪的采食量,与此同时还能调节饲料营养平衡,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但是日粮中玉米蛋白饲料添加比例过高,会影响育肥猪的饲料转化效率。

2.2 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玉米及豆粕对民猪杂交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 结果可以看出,试验1 组和对照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试验2 组较试验1 组显著下降2.25%(P<0.01)。在粗脂肪消化率方面,试验2 组较对照组降低了3.61%(P<0.05)。在磷的消化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 组下降了0.65%(P>0.05),试验组2显著下降了4.52%(P<0.05)。随着玉米蛋白饲料添加比例的增加,钙的消化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 组和试验2 组分别下降了1.93%(P>0.05),7.11%(P<0.05)。添加玉米蛋白饲料对粗纤维、干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玉米蛋白饲料能够改善民猪杂交猪的部分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3 讨论

3.1 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玉米及豆粕对民猪杂交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纤维是猪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肠胃正常蠕动和加速食糜在消化道中流通的功能。但是在猪胃和小肠中无法分解饲料中粗纤维,只能通过猪大肠中的微生物产生挥发性脂肪酸,随后被肠壁吸收进入体内参与循环,此过程产生的能量占生长猪和肥育猪消化能的15%~24%[7-8]。有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可降低日粮消化能浓度,猪通常为了维持自身对消化能的需求,来调控生理机制,进而增加对这种饲料的采食量[9]。本试验中,添加15%玉米蛋白饲料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18.40%(P<0.05),然而,当饲粮中玉米蛋白饲料比例提高到30%时,育肥猪日增重和采食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饲粮中纤维含量过高引起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另外,育肥猪消化道对纤维适应性增加的容积已经达到一定限度,如果继续增加饲粮纤维含量会造成猪采食量的下降。

如果日粮中能量水平能够满足,猪可以耐受日粮中较高水平的粗纤维[10]。有研究表明,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为6%时,肥育猪的生产性能较为理想,且不影响育肥猪的胴体品质,但是当粗纤维含量继续上升2%时,会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11]。保持能量及其他养分都基本一致且满足日常需要量,用粗纤维水平为5%、7%和9%的饲粮饲喂生长肥育猪,不影响其平均日增重[12]。由此可见,如果饲粮中的可消化能足够高,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从平均日增重的结果来看,15%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组的日增重的最高,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8.40(P<0.05),这与张秋华等[13]的研究结果类似。何若钢等[14]对于陆川猪耐粗饲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饲粮中纤维水平为14.5%的试验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王召林等[15]通过研究不同水平粗饲料对地方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时发现,10%的粗纤维试验组与5%的试验组相比,料重比显著升高,这与本试验结果类似。可能是因为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不强,而且一定比例的饲粮用粗饲料代替后,饲粮的可利用能值会降低,进而降低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也有可能是食糜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缩短、饲粮中氮和能量的利用率的下降以及纤维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因子等原因导致猪生长性能的下降[16]。

3.2 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玉米及豆粕对民猪杂交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猪的胃和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其胃肠空间很大,需要有适当体积的日粮填充,而日粮纤维具有较强的持水性,且不容易被消化,有助于填充猪的胃肠道,增加猪的饱感;猪具有较为发达的大肠,尤其是结肠部分,聚集大量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具有与反刍动物瘤胃类似的“发酵罐”的功能。纤维细菌随着食糜在大肠内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活跃起来,日粮纤维刺激肠黏膜,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17-18]。本试验中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可能是: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提高,大肠微生物分解利用粗纤维的机率也大大增加,还有研究表示,如果饲粮粗纤维含量过高,大肠中有限的微生物将无法利用过量的纤维[10]。

日粮纤维水平对猪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影响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王诚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粗纤维含量在3%~6%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且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粗纤维含量6%时,粗蛋白消化率最高,但是高于6%则抑制养分的消化吸收。本试验中,随着玉米蛋白饲料替代比例的增大,饲粮中粗纤维含量也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15%玉米蛋白饲料替代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了2.25%(P<0.01)。

不同来源的纤维对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Wilfart 等[19]通过在生长猪的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0%、20%、40%)的小麦麸发现,添加小麦麸不影响养分的回肠消化率,但随着添加量的提高,降低了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Heimendahl[20]用甜菜渣作为饲粮中的纤维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均下降,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却提高了。但也有报道与此不一致,马永喜等[21]在生长猪饲粮中分别添加小麦麸和甜菜渣,对各养分的消化率并没有产生影响,而是引起了养分在消化道不同部位降解的比例。乔建国等[1]研究发现,随着日粮纤维的升高,会降低能量、干物质的消化率,这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一致,以及猪的品种及生长阶段不同造成的。

由于日粮纤维可以吸附体内很多矿物质元素,拥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所以高纤维饲粮可以导致猪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下降。Morre等[22]研究纤维素对矿物质元素(Cu、Ca、P)等消化吸收的影响时发现,均证实纤维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矿物质的消化吸收。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日粮中纤维素含量的提高,日粮中的Ca和P的消化率均显著降低。这与李新建等[23]关于粗纤维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相符。

4 结论

在本试验中,综合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结果来看,玉米蛋白饲料在民猪杂交猪上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5%。因此,在满足动物氨基酸和能量需要的前提下,利用玉米蛋白饲料部分替代豆粕,可以合理利用蛋白饲料资源、降低饲料的成本、提高育肥猪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是,因为纤维性饲料的来源、性质、加工方法以及动物本身个体差异等不同,所以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纤维原料的最佳比例还没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蛋白饲料消化率饲粮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利用蔬菜加工副产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研究
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挤压变量对小米-豆粕复合挤压膨化产品蛋白体外消化率、脆性和颜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