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开课在“真”中迸发精彩

2019-10-16 02:57孙惠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景剧一节课公开课

孙惠

【摘   要】失去“真味”的公开课是不可取的。公开课应是常态课的升华,要做好“真刀真枪”的教学准备;要具备“去伪存真”的教学理念;要用“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要有“真实不虚”的教学过程,要实现“真情实意”的师生互动。它是授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最真实的呈现,这样“真”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的原野,更是教师发展的沃土。

【关键词】公开课;真实

公开课是课堂教学研讨的重要形式,是授课教师综合素质体现的窗口,更是教师相互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真正具有教研深度、示范作用的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公开课受到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看似“精彩”的公开课,失去了“真”,变了“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巧妙机智地答,师生配合默契融洽;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能完全理解并執行教师的指令;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找不到半点瑕疵。这让人不禁思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但如今,教师摇身一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提线木偶般的“演员”;课堂“完美”得如同反复彩排的“情景剧”。这样没有真实性的公开课有价值吗?笔者认为,这样没有实效性的公开课是万万不可取的。公开课应是常态课的升华,是授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最真实的呈现,只有“真”课堂才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一、“真刀真枪”的教学准备

认真设计、适当打磨、精心准备……备课过程的充分准备,的确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但也使不少教师走入一些误区。例如,有太多教师参与备课过程,反复打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每一个问题。百家之言让授课教师六神无主,一会儿听取这个教师的理念,一会儿采纳那个教师的建议,一节课成了“大杂烩”,毫无自我,没有灵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综合素养,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真刀真枪”地准备好一节公开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上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后及时进行分析、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的是有个性、有生命的个体,只有将每一次有效教学的案例及时记录下来,对欠缺的地方加以改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保证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常态课不断进步。

上课前,教师当然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对学情进行充分了解,但无须对课堂流程、学生回答有过多的预设。同时,备课要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师适当修改。如此方能既有集体智慧,也能体现个人特色。授课教师在平日里要用心对待常态课,积累点点滴滴经验,只有肚里有货了,带着“真刀真枪”去准备公开课,自然就能找出最合理的授课方式。

二、“去伪存真”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公开课是对外展示、研讨、交流的重要活动,但对于学生来说,它只是一节学习知识的普通课。所以授课教师不能为了赢得听课教师的肯定,不能为了展示自身的风采而本末倒置,把课的重点放在“听者的感受”上,而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一种完全不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听公开课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对于学生有能力自学解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师依旧越俎代庖,讲个不停;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却采用敷衍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偏颇,教师视若无睹、不予纠正;面对不符合预设的学生回答,就粗暴地予以否定甚至极力掩盖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这些理念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如果授课教师一心只想在40分钟内展示自身特色、呈现课堂亮点,那么这节课就成了花哨的情景剧,必定是不成功的。课堂的生命在于学生,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应关注学生在这节课里实实在在掌握的知识、学会的技能、提升的能力,而不是仅关注教师讲得是否精彩。真实、自然、高效的教学理念才是公开课要追求的目标。

三、“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上常态课时,常常会要求学生翻开书本,静心阅读、获取知识,充分利用教材。而某些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热闹的课堂气氛,不惜花上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准备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学生忙着看屏幕中的图片、用华丽的道具、听美妙的音乐、演有趣的情景剧,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去领悟、去思考。这些手段、方法让课堂确实很热闹,但仔细想想学生似乎没学到什么,从头到尾没怎么翻过书,学到的知识不够扎实,能力也未见提升,所以它们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装饰。其实,教师依旧可以像平时一样上公开课:让学生拿出书本,潜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知识是理性的,最直接、最理性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书本,脱离了书本的知识往往充满感性。况且那些公开课上浮夸的教学手段,若把握得不好,反而会干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见,应该让教学手段“返璞归真”、褪去繁华,让课堂多一些实在,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真实不虚”的教学过程

“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不犯错误是可怕的事情。”许多上公开课的教师正是因为怕出错,才会在课前拿着“剧本”般的教案到上课班级进行“彩排”,以防止自己出错。学生一旦提前知道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教师就已经变成了“导演”,学生则沦为配合“导演”剧情需要的“演员”,甚至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排练舞蹈、小品,进行采访调查,提前练习课堂作业,甚至对每个学生在哪个环节如何回答都做了预演,正式上课不过是将这些事先安排好的环节“演”出来。这还是课堂吗?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一次次“彩排”中早就磨灭了,课堂早就失去了新鲜感。

公开课上这种师生一起作假演戏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和伤害还是很大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健全的人格,其中,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未成年人判断是非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公开课上的一个谎言,可能会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公开课的目的在于研讨,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允许课堂中有失误、有不完美的,自然生成才是一节课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常态下的真实呈现,才能给人以学习示范的意义。哪怕有不成功、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

五、“真情实意”的师生互动

公开课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判课堂活动进展是否顺利,关键要看师生的互动是否具有“真情实意”。例如,有一些教师上课喜欢板着脸,插着腰,课堂语言生硬,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毫无平等可言。师生关系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开始喜欢他所教授的科目,并想努力把它学好。面对学生答不上来的情况,不用着急责备,一句启发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关爱的表情都可以鼓励到学生,让他们继续思考。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虚情假意还表现在课堂表扬上:“你真是太厉害了,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你说得真棒!”“你真了不起!”虽然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这样的表扬略显浮夸。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表扬应该是真诚的,缺少指向的频繁夸奖只会局限学生的思考,止步于表面的感知。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它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原野,更是教师发展的沃土。公开课要拒绝“情景剧”,多一些实在,少一些表演,在“真”中迸发精彩。一个真正成功的教师无须刻意“演”课,摒弃过度预设,以真刀真枪、返璞归真的态度把公开课上成常态化的精品课,让学生获得最朴实、最精华、最纯粹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海静.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J].成才之路,2010(23).

[2]王青.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参花,2013(24).

[3]尹艺.角色扮演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4(5).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215000)

猜你喜欢
情景剧一节课公开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动物手偶
大型生活情景剧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