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膏掺冰石散治疗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2019-10-18 02:23胡亚丹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黄连纱布换药

胡亚丹

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武汉 430014

压疮又称褥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由于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最终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的病变。本病常发生于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枕外隆凸部等;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首先出现红斑,继而坏死、糜烂、溃疡或化脓感染,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并发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康复进程,而且加大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经济负担。压疮的治疗重在预防,尤其是在压疮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压疮进一步发展,可促进压疮早期愈合,减轻患者痛苦。Ⅱ期压疮由于局部红肿持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可出现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粉红色伤口床;也可表现为一个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1];这一时期的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病情甚至痊愈。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采用黄连膏掺冰石散治疗Ⅱ期压疮,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Ⅱ期压疮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0±2.5)岁,原发病:晚期癌症13例,脑血管病10例,下肢骨折5例,其他疾病2例;压疮部位:骶尾部17例,髂骨处6例,足跟部7例。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55.0±5.5)岁;原发病:晚期癌症14例,脑血管病8例,下肢骨折7例,其他疾病1例;压疮部位:骶尾部18例,髂骨处9例,足跟部3例。2组压疮面积均为3~15 c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方药组成及制作 冰石散药物组成:冰片100 g,煅石膏150 g;研至极细、和匀,装瓶备用。黄连膏药物组成:黄连9 g,当归15 g,黄柏9 g,生地30 g,姜黄9 g,麻油360 g,黄蜡120 g;上药用麻油文火熬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黄蜡,收膏。上述药物均由本院药学基地自制供临床使用。

1.2.2 干预方法 观察组给予黄连膏掺冰石散治疗: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若有水疱未破者,则先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刺破,将黄连膏薄薄地摊涂一层在纱布上,再将冰石散撒于黄连膏纱布上,纱布敷于创面,每日换药一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碘伏消毒处理,每日三次。2组均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

1.2.3 注意事项 每次换药时要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洗干净后再敷新药;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所用纱布应采用无菌医用纱布,防止伤口交叉感染;黄连膏需薄薄地摊涂一层即可,冰石散尽量撒得薄而均匀,避免太厚导致疼痛不适,冰石散撒于黄连膏上不应大于破溃创面大小,以免刺激正常皮肤;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若出现感染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恶化;换药后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污染,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①痊愈,局部溃疡愈合,或水者创面愈合;②显效,局部溃疡干燥,水疱处干燥,创面面积明显缩小;③好转,局部溃疡稍好,水疱处分泌物减少,创面面积无明显扩大;④无效,局部溃疡无减少甚至变多,水疱处分泌物较多甚至呈脓性,创面面积无缩小甚至扩大。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记录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n=30,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压疮临床治疗难度大,护理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治疗压疮有2种理论:一种是干性愈合理论,即治疗时为创面提供干燥、富含氧气的开放环境;另一种是湿性愈合理论,即治疗时为创面提供密闭湿润环境[2]。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生长,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和创面的愈合[3-4]。临床传统换药方法在使用碘伏消毒干燥伤口后,若不覆盖纱布,则容易造成皮肤与床铺等的摩擦,引起伤口污染,减慢愈合;若覆盖纱布又容易导致敷料与创面粘连,再次换药时容易导致机械损伤。本研究运用现代湿性愈合的理论,结合中药换药的护理方法,将黄连膏掺冰石散用于压疮治疗,为创面创造湿润环境,并以药物液化的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组织再生营造良好环境,这与中医治疗疮疡“煨脓长肉”的理论相吻合[5]。黄连膏成分为黄连、当归、生地、黄柏、姜黄、麻油、凡士林等,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生肌、散瘀止痛的作用,能加速创面新陈代谢,改善缺血缺氧,提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刺激,加快创面修复;冰石散由煅石膏、冰片组成,有收水生肌的作用,能促进创面干燥愈合。黄连膏与冰石散合用,具有润燥清热,解毒镇痛,散热止痒,祛腐生肌的功效,并可延长药效,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提示黄连膏掺冰石散用于治疗Ⅱ期压疮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黄连膏掺冰石散治疗Ⅱ期压疮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其操作简便,可行性强,无明显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连纱布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不“怕”火的纱布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不一样的“双黄连”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不漏水的纱布
“小矮子”黄连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