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地区芹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2019-10-18 03:20王锐王永重许正秋胡燕萍刘翔黄炎林刘永慧
长江蔬菜 2019年15期
关键词:芹菜粉剂可湿性

王锐 王永重 许正秋 胡燕萍 刘翔 黄炎林 刘永慧

导读:芹菜是十堰地区主要蔬菜消费品种之一,据2013年至今生产数据,周年种植芹菜667 m2产值20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文从茬口安排、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对芹菜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秦巴区域芹菜周年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近年来,十堰市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生产面积1000 hm2以上,以中小嫩株供应市场。芹菜四季可栽培,以春、秋、冬栽培为主,据生产统计,芹菜667 m2单季产量2200 kg左右,地头价稳定在2元/kg以上,春节前后达6元/kg,周年种植667 m2产值20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及平衡市场效果明显。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

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方式和上市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栽培类型,主要是春芹菜、夏芹菜、秋芹菜、秋冬芹菜、冬芹菜。

1.1 春芹菜

大棚栽培,1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定植,5~6月收获。露地栽培,2月初大棚育苗,4月初定植,6~7月收获。日光温室栽培,11月至12月上旬播种,1月上旬至2月上旬定植,3~5月收获。

1.2 夏芹菜

露地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下旬定植,8~9 月收获。

1.3 秋芹菜

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下旬定植,10~11月收获。

1.4 秋冬芹菜

日光温室栽培,7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1月收获。

1.5 冬芹菜

日光温室栽培,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翌年1~2月收获。

2 播种育苗

2.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广、产量高、品质优的蔬菜良种。推荐用本地芹、津南实芹、玻璃脆、正大脆芹、文图拉等品种。

2.2 营养土配制消毒

选用无虫、无病、无杂草种子的草炭土或大田土与充分腐熟过筛的有机肥,按照肥土比为1∶1或4∶6的比例配制营养土。将营养土土铺入苗床,厚度10 cm。可用高温发酵堆制等方法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按每1 m2用药8~10 g与4~5 kg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2/3铺在床面,1/3覆盖在种子上。

2.3 种子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好、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子,纯度≥93%、净度≥95%、发芽率≥70%、水分≤8%。使用3~4年的种子为宜。浸种催芽前在太阳下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的整齐度,晒后的种子即可进行浸种和催芽。浸种催芽时,严禁使用污染水。先将种子用清水搓洗3次,每搓洗1次换1次清水,直到水变清亮为止。常温下浸种24 h后,把种子捞出来并沥干水,摊开晾至种子表面半干时,拌上种子体积5倍的细沙,放在通透性好、清洁的容器中或清洗后直接用湿布包好,在18~20℃条件下保湿见光催芽,每天翻动1~2次,以增加通气并让种子见光,若是用布包着的种子,则每天用清水洗1次,洗掉种子上的黏液。高温季节催芽可将种子包置于水缸边或地窖中,或吊在井内距离水面30~60 cm处,3天以后有30%~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

本地芹、津南实芹、玻璃脆等每667 m2用种量夏秋 250~300 g,冬春 150~200 g;西芹每 667 m2用种量25~50 g,直播或小苗上市,可适当加大用种量。播种前先浇足底水,水渗下后覆1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细土0.5 cm。炎热季节选择16:00以后或阴天播种,并搭设遮荫棚遮阳降温防雨。

2.5 苗期管理

苗期温度控制在15~20℃。冬季育苗加盖两膜保温,夏季育苗用遮阳网搭成四面通网防雨降温的小拱棚,出苗后揭膜或逐渐拆去遮荫棚。苗期要保持床土湿润,小水勤浇。夏季育苗早晚进行浇水,冬季育苗晴天上午浇水。芹菜苗期一般不追肥,当第1片真叶展开后可进行第1次间苗,苗距2~3 cm,间苗时拔除田间杂草,间苗后要及时浇水。要求苗龄50~60 天,苗高 15~20 cm,5~6片真叶,叶色浓绿,叶柄短粗,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3 田间管理

3.1 整地

选择无污染源、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前茬作物以非伞形花科和绿叶菜类为宜。清除上茬残留物,对于常年种植需进行灭菌的土壤,可利用太阳能高温灭菌,或每667 m2施入石灰氮75 kg作畦后灌水,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或密闭棚膜。闷棚30天后开棚通风,调节土壤湿度,然后疏松土壤即可。

3.2 定植

根据不同栽培季节确定适宜的定植期。定植前将充分腐熟的基肥4000 kg/667 m2撒施深翻,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匀,按1.3~1.5 m开厢,在厢面上横向挖浅定植沟。在畦内按行距要求开沟穴栽,每穴1株,起苗时连根挖起,栽苗时大小苗要分级,栽苗深度以埋住根茎为度,边栽边封沟平畦,随即浇足定根水。春、夏芹菜10万~11万株/667 m2,行株距(8~10)cm×(5~6)cm;秋芹菜 8 万~10 万株/667 m2,行株距(10~12)cm×(7~8)cm。 西芹、大株采收的加大行株距或先间收小株。

3.3 水分

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保证水分供给。定植3~4天后浇1次缓苗水,夏季应在早晚进行,冬春季节大棚晴天上午浇水,蹲苗期内停止浇水。撇叶采收后因伤口未愈合,不要马上浇水,7天后可追肥灌水。注意浇水后要及时防风排湿,冬季遇低温阴雨天气湿度较大时,可在行间撒施草木灰。

3.4 温度

芹菜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0℃,夏季用遮阳网遮阳降温,超过25℃时要通风,冬季覆盖薄膜保温。生长中后期日温控制在18~22℃,夜温13~15℃,寒冷季节夜温保持在5℃以上。

3.5 施肥

宜勤施淡粪水保持土壤湿润,株高25~30 cm时,可结合浇水667 m2追施尿素5 kg,以后每20~25天追尿素和硫酸钾各10 kg/667 m2。采取撒施或随水冲施。最后1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以降低芹菜硝酸盐含量。

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斑枯病、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有烧心、空心、缺硼症,主要虫害有蚜虫、蝼蛄等。

4.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温湿度;撒熟石灰消毒,施用腐熟有机肥,减少病虫源;合理轮作,实行与非伞形花科作物和葱蒜类作物3~4年轮作;冬季冻垡,夏季炕垡等,防病效果显著。

4.2 物理防治

挂银灰色地膜条避蚜虫;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用25 cm×40 c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再涂1层机油,挂在高出植株顶部的行间,每667 m230~40块,当黄板粘满白粉虱、蚜虫时,再涂1次机油。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覆盖顶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病虫害。

4.4 化学防治

①病菌性病害 a.病毒病。在田间发病始见时开始,用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雾防治2~3次。

b.早疫病。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 g/667 m2进行熏烟,也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000 g/667 m2,傍晚时施药,施药后密闭棚膜。

c.斑枯病。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石灰硫酸铜硫磺粉(石灰30份、硫酸铜10份、硫磺粉10份)等,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d.软腐病。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在发病初可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50%代森铵水剂6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喷药时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喷在接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上。

②生理性病害 a.烧心。发病初期可喷洒0.5%硝酸钙溶液。

b.空心。可喷洒0.1%尿素水溶液2~3次。

c.缺硼症。可用0.1%~0.3%硼砂水溶液对叶面喷雾。

③虫害 a.蚜虫。用10%蚜虱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500~3500倍液、20%速灭威乳剂3000~3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喷雾。

b.蝼蛄。将豆饼或麦麸5 kg炒香,或秕谷5 kg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 g加水将毒饵拌潮撒在地里或苗床上,诱杀蝼蛄,用量为1.5~2.5 kg/667 m2;或用 50%辛硫磷 1.0~1.5 kg/667 m2,掺干细土15~30 kg充分拌匀,撒于菜田中或开沟施入土壤中;或用25%亚胺硫磷乳油250倍液灌根。

5 采收管理

5.1 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分批分级捆把上市。在贮运过程中,要防止产品污染,轻装轻运,运输车辆要有通风条件,长距离运输夏季要有降温措施,冬季要有保温措施,并有防雨设备。

5.2 清洁

将病叶、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6 生产档案

对芹菜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阅。

猜你喜欢
芹菜粉剂可湿性
芹菜也会“变脸”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亦食亦药话 芹菜
芹菜百合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