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幸福感探析

2019-10-18 04:57张学瑞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社会学乡村振兴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分析农民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客观因素以及农民对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来具体了解目前农民的幸福感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农民所面临的问题,找出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幸福感 社会学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研究”(项目编号cxcy2018107)。

作者简介:张学瑞,西华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农民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7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对陕西省子洲县眠虎沟村农民的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及经济发展等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因素的调查,研究农民目前幸福感的状况,寻求增强农民幸福感的路径。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幸福感的现状

2019年8月12日-16日,对子洲县眠虎沟的农民进行随机调查和访谈,了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幸福感。

(一)农民的基本情况

子洲县眠虎沟的农民男女比例适均,但年龄分布呈现较大的不平衡,老龄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农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程度低,仅有7.75%的人是高中或中专。在婚姻方面,已婚占比为82.17%,丧偶比例为4.65%。健康状况方面,有69.77%的人表示自己的身体较好或很好。在工作时长方面,约有半数的一天工作八小时以上。除此之外,农民对乡村最新战略十分了解和基本了解的人数占20.93%,大多数人对乡村振兴战略表示不太了解,甚至很不了解。被调查的农民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机会和实惠的人占47.29%。

整体上看,眠虎沟村在近几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引水上山、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农民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二)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农民对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友邻关系、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及经济发展这五个方面来了解农民的幸福感现状。

在居住环境方面,大多数农民表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感到满意,仅有3.1%的农民对自己当前的居住环境表示不满意。在社会保障方面,有85.27%的农民表示满意,其中24.03%的农民表示非常满意。在友邻关系方面,社会治安及经济发展方面,大多数的农民表示满意,鲜有人觉得不满意。在医疗方面,虽超过半数人表示满意,但是其不满意的比例较其他几个方面较高,达到了12.4%。从整体上看,被调查农民的幸福感呈现较高水平。

(三)影响农民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幸福是通过德行和某种学习或训练而获得的”,这说明农民幸福感具有主观性。在对农民幸福感的主观调查中,被调查者大多数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极少的农民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不太幸福,甚至非常不幸福。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民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更好,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也有1.55%的农民表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多大的期许,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持不相信的态度。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眠虎沟村农民提升幸福感的困境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眠虎沟村的农民的幸福感较高,农民的幸福感不仅是由农民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同时也在较高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是主体,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必须在看到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发现农民提升幸福感所面临的困难。

(一)经济收入较低

子洲县眠虎沟村位于黄土高坡,当地农民主要依赖黄土地生活,由于地形千沟万壑,气候干燥,所以当地农业生产基本上保留着传统的种植方式,没有实现现代化生产。随着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地农民凭借传统的农业生产几乎无法带来收入,完全以务农为生的农民收入微薄。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在被调查的农民当中,有29.46%的农民表示其一年的收入不足开销,有44.96%的农民表示其家庭的收入刚好足够维持生计。

(二)年龄分布不平衡

长期居住在眠虎沟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30岁到50岁之间的中年,基本上没有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出去务工。30岁以下的青年和儿童,大多数跟随父母外出读书,因此,眠虎沟村人口流失严重,村里的农民年龄分布不均衡,空巢老人现象日益突出。

(三)文化程度低

在文化程度方面,在被调查者中,超过了半数以上的农民属于文盲和小学。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文化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意识弱。通过“对乡村振兴了解情况”这一问题的调查,其中有79.07%的被调查农民表示不太了解或很不了解,而仅仅有2.33%的人表示十分了解。筆者在调查中发现,担任村干部的人较未曾担任过村干部的人来说,其文化程度较高,且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远远高于后者,认为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机会与实惠很多,而对其他未曾当过村干部的人中有52.71%认为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会与实惠是很有限的,甚至完全没有注意到。

三、提升眠虎沟村农民幸福感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贫困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要面对的最重要、最艰难、最复杂的社会任务。经调查发现,子洲县眠虎沟村的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幸福感。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农民不再为生活所累,才能真正考虑是否生活的幸福。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的身心健康,新农合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醫疗保障,而另一方面,农民个人激费标准高达180元左右,致使众多农民对此满意度明显较低。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医疗互助共济以大病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农民身体较好,所以很少享受到新农合所带来的益处。其二,当地医疗卫生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缺少专业的医生,医疗设备不健全,倘若有人身患大病,以当地现有的医疗水平,很多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反而不得不拖累父母和儿女外出求医。且由于没有在患者所在地接受医治,所以通过新农合补助的医疗费用寥寥无几。因此,在医疗卫生方面,当地农民对呈现出了较低的满意度。想要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就必须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不因病而致贫,患有所医。

(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

我国农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经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文盲和小学,农民各方面的能力因教育水平低而受到制约。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低,致使农民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政治参与能力弱。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满意度是递减的。绝大多数的农民认为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自上而下层层的传达落实之后,百姓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基层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笔者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农民对于问卷的敏感度,尤其是对于涉及到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大多农民持中性或较消极的态度。多数农民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当地的民主管理,对于农村中的一些重大项目或者决策,他们只是被告知服从。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是其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由于政治参与水平低从而导致农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也是制约当地农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权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等的缺乏。

(四)改善农村农民的年龄结构

农民的幸福感虽然受众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民的主观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农民表示自己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家庭,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而现实中大部分年轻人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自己事业的发展的问题,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面发展。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幸福感明显低于其他人。因此亟需改善农村农民的年龄结构,通过完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条件,较多的留住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农民工问题,从而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五)拓宽服务农民的渠道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农民的服务渠道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拓宽农民的服务渠道,首先,要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把为农民服务的问题,放在振兴乡村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通过政府 、社会、农民自身等多种渠道为农民服务。特别是,对农民服务要抓住关键问题,比如,农民的生产、生活、教育需求、各种资格考试,为农民生产的产品找销路,为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的幸福感是农民对自己生产、生活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涉及到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也涉及到农民的发展问题。因此,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一方面要增强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特别是,要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生存条件,为增强农民的幸福感提高打下扎实的物资、技术和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佳.中共中央政治局: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J].中国老区建设,2018(7).

[2]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J].吉林农业,2017(12).

[3]尤亮,霍学喜,杜文超.绝对收入、社会比较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陕西两个整村农户的实证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18(4).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伸白,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3:25.

猜你喜欢
社会学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法律论证:一种社会学进路的阐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21世纪早期英国的“变脸”①——一个社会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