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2019-10-18 08:50孙瑞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策略

孙瑞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精神品质、提升自身素质有着重要导向作用。然而,当今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如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数量配比尚未达到国家要求,部分学生忽视对思政课的学习,思政课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授课内容交叉重叠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必须通过激活教学内容,以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教育;通过创新“考试形式”,注重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策略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决定着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决定着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其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多个方面着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数量配比尚未达到国家要求

在2016年12月7日到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必须与学生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比例。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招生越来越多。相对来讲,高校教师数量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都采取超大规模班级授课的形式,很多学校存在一个思政课堂有200余名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正如董杰副教授在对全国多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指出“大班式教学使教学资源难以均衡到每个学生身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部分学生忽视对思政课的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必修课,但大部分学生只看到了它作为一门课程所能学到的知识,没有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升华,难以引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在大班授课制模式下,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很多学生在思政课教师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写专业课作业等,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在期末考试时,为了及格率达标,大多数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都会在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学生只要在考前认真背诵相应题目,即使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在考试时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思政课理论缺乏与学生实践的结合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要真正学习和领会某一种理论必须对该理论产生的实践土壤进行深厚地了解和学习,否则单纯地学习理论只能形成一些浅表性的认识。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纯粹的理论灌输方式进行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授课理论脱离实践,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到达应有效果。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的历史事实来从理论层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缺乏在理论讲授基础上对历史遗址的切身观摩,难以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更难以受到应有的触动。

(四)授课内容交叉重叠严重

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如果学习的每门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存在比较多的重复,学生就会对这些课程失去新鲜感和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门必修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所有本科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但很多高校在这五门课的讲授过程中存在授课内容交叉重叠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五门课程本身就有交叉的地方,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内容上存在诸多重复。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数量有限,部分高校存在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两到三门课程的现象,难免会出现讲授重复内容的现象。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对我国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就成为摆在高校管理层以及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激活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不应该是沉闷死板、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对于那些学生一直困惑不解、心存疑虑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在课堂上正面应对,予以解答。只有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政课程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而要达到上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至少应做到如下两点。一是改变过去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以后可以找出一些教学案例供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引导并鼓励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二是思政课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关注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增加知识储备,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提高政治素养。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处于18到24周岁的青年人,他们富有活力,乐于进行社会实践,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不能仅靠开展课堂教学来实现,还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开展把学生带出课程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充分运用其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红色教育基地或红色旅游资源,并在参观时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讲解,讓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红色历史、坚定革命信仰。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教育

在很多师生心目中思政课堂是用于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培养共产主义信仰的工具,认为思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是单向的传播,甚至是强制性的灌输,强迫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实际上,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推动,高校思政课堂早已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展开教学,注重通过感情的力量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思政课、喜欢思政教师,甚至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国家开设思政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学生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目的都不是通过单纯的知识讲授和意识形态灌输就可以达到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用真实行动和感情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思政课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四)创新“考试形式”,注重教学效果

考试形式是指教师以怎样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其包括口头提问、撰写论文或书面报告、闭卷考试等多种方式。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因此考试形式必须科学合理、乐于被学生接受,并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讲,由于高校思政课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课程,因此,其考试形式不能单纯采取试卷笔试的形式,而应该将多种考试形式结合起来。如,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之前采取面谈口试、提交论文报告和进行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打分,并合理分配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在最终学生得分中的比重。经过对多个学校思政课考试形式的调研,笔者发现思政课丰富多样的考试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Passage Four